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肿块累及解剖部位不同分为口内型和口外型(包括单纯口外型和哑铃型),其中口外型发病较少,但却易造成误诊,而选择错误的手术进路,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阿替卡因颊侧浸润注射对腭侧软组织的麻醉作用,讨论常规腭侧浸润麻醉注射是否必须。方法:28例拔除双侧上颌第三磨牙患者,每位患者作为其自身对照。对照侧利用盐酸阿替卡因行颊侧浸润麻醉及腭侧浸润麻醉,实验侧仅行颊侧浸润麻醉。注射3min后常规方法拔除患牙。利用100mm直观模拟标度尺(VAS)及问卷调查获得患者拔牙时的痛觉数据。结果: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疼痛感觉(VAS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拔牙过程中的疼痛均可接受。结论:仅用阿替卡因颊侧浸润麻醉可顺利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无需常规腭侧浸润麻醉,从而避免腭侧注射的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自发脑出血64例患者,均无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高血压脑出血47例,非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hs-CRP(18.78±22.76)mg/L vs(6.85±8.32)mg/L,P=0.003 6];高血压中手术者10例,非手术者37例[hs-CRP(47.52±28.32)mg/L vs(11.01±12.55)mg/L,P=0.003 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脑出血,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测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EGFP)并稳定表达前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利用EGFP作为体内试验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pLEGFP-N1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PT67包装细胞,提取病毒上清液后感染BMSCs,G418筛选及单克隆培养得到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s细胞.比较转染前后BMSCs的生长曲线,细胞活性和贴壁率.结果 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s,其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荧光有效表达时间达3个月.结论 利用逆转录病毒法转染EGFP可作为BMSCs体内示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内血肿或脑室出血为主要出血形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01—2012-01在我科治疗的6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脑内血肿或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及CTA或DSA检查。55例手术患者中,脑室出血3例,先行脑室外引流,后期行动脉瘤夹闭术,52例入院3d内急诊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其中12例行脑室外引流;9例未行手术。结果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30例,好转16例,死亡11例,转院治疗7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或脑室出血病死率高,急诊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等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15例单侧复杂颧眶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术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重建颧眶形态和实现双侧颧面部对称性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骨折复位整体偏差小于1mm。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术中复位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对于颧眶复合体骨折复位的整体评价更为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一期修复15例口腔癌扩大切除术造成的软组织缺损,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量桡侧副动脉无变异后,根据其走行以及术中软组织缺损的面积、形态设计皮瓣,皮瓣均越过肱骨外上髁,面积为4 cm×5 cm~11 cm×5 cm,血管蒂长约10cm。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4例皮瓣成活,1例因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抢救皮瓣无效,皮瓣坏死。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肘部瘢痕较细,肘运动无障碍,未出现桡神经损伤引起的垂腕,2例患者供区局部有麻木感,6个月后症状减轻。术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良好,鼻咽纤维镜检查吞咽顺利,腭咽闭合良好。所有患者likert评分法均为4~5分。结论 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解剖恒定、厚度适宜、血供可靠,是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前臂游离皮瓣(FRFF)、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皮瓣不同将90例口腔颌恶性肿瘤患者分为FRFF组、DIEP组、ALTF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皮瓣坏死情况。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组患者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调查表(UW-QOL)中娱乐、吞咽、咀嚼、唾液分泌、语言、肩部功能、味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UW-QOL量表中疼痛、行动、外貌、情绪、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情绪、焦虑评分比较:ALTF组>DIEP组> FRFF组(P<0.05);行动、外貌评分比较:DIEP组、ALTF组均高于FRFF组(P<0.05)。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LTF组低于FRFF组(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7d后复查对比。结果 47例患者入院1~2d血浆hs-CRP与入院7d比较(18.78±22.76mg/L vs 25.10±21.71mg/L,P=0.203 9);非手术者37例入院1~2d与7d比较(11.01±12.55mg/L vs 16.17±11.03mg/L,P=0.091 8),手术者10例入院1~2d与7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48.32±25.78 mg/L,P=0.890 8),手术者与非手术者入院1~2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11.01±12.55 mg/L,P=0.003 7),手术者与非手术者7d血浆hs-CRP(48.32±25.78 mg/L vs 16.17±11.03mg/L,P=0.003 2)。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hs-CRP值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入院1~2d和7d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