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继续医学教育是面向卫生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它是卫生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是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学医院,一直以来将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管理制度、操作执行等方面用心思索,力求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鼠慢性高眼压诱导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其眼压、视网膜节细胞(RGCs)和视神经轴突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对40只大鼠行慢性高眼压模型手术,分为4组:术后即刻、5 d、2周和4周,每组10只,分别测定眼压。采用全视网膜-RGCs Cresyl Violet染色,术后2周和4周对大鼠视网膜进行RGCs计数,并对视神经进行对位苯二胺(PPD)染色。对照组20只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结果31只大鼠眼压升高,眼压升高率为77.5%,且4周内眼压维持稳定。眼压升高2周时中心和周边RGCs分别减少11.0%和11.3%,眼压升高4周时中心和周边视网膜分别丢失RGCs达17%和24.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压未升高的RGCs未见明显丢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眼压组大鼠视神经轴突在颞上方有大约5.3%损伤,球后1 mm的视神经在光镜下可以看到视神经轴突水肿和髓鞘碎屑。结论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是一种可以重复且有效的青光眼模型,它模拟了人类慢性眼压升高所导致的RGCs丢失和视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ThetestofmotionperceptionofthenormalChinesesubjectsWangJiantao汪建涛,WuDezheng吴德正andFrederickWFitzkeTheprojectwassupportedbygra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至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结膜囊的菌群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方法.2009年1至3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合作,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研究方法选择109例接受眼病筛查的1至4个月龄的健康小儿,进行双眼结膜囊分泌物取材并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膜囊细菌种类和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的小儿26例(36只眼),占23.9%.共检出7种44株细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5株,革兰阳性杆菌18株,革兰阴性杆菌1株.其中类白喉棒状杆菌17株(17/44,38.6%),表皮葡萄球菌16株(16/44,36.4%),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6/44,13.6%).单眼分离出2种细菌者8只眼(8/36,22.2%),均为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不同月龄、性别及喂养方式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1,X2=0.001,X2=1.182,P值均大于0.05).结膜囊培养阳性者26例(36只眼),培养阴性者83例(166只眼),两组小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受检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8,t=0.940,t=0.686,P值均大于0.05).本研究中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方式不影响结膜囊带菌状态(Wald X2=0.001,Wald X2=0.003,Wald X2=0.117,Wald X2=1.307,Wald X2=1.490,P值均大于0.05).结论 婴儿期结膜囊正常菌群已经建立,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为主要菌种.葡萄球菌与类白喉棒状杆菌有共生现象.小儿结膜囊带菌状态相关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源盒蛋白(Msx1)过度表达在成骨细胞MC3T3-E1分化培养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的调节作用,以探讨Msx1蛋白对细胞成骨分化过程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5组:未转染病毒组作为对照组1(A组);空白腺病毒载体组作为对照组2(B组);未分化组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分化前1 d转染携带同源盒基因Msx1的腺病毒载体组(D组);分化后1 d转染Msx1腺病毒载体组(E组)。在成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4 d后,检测成骨细胞MC3T3-E1在成骨分化培养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结果:A、B两组成骨细胞MC3T3-E1在成骨分化培养基培养4 d后,ALP活性呈强阳性;C组中未分化成骨细胞MC3T3-E1无ALP活性,D、E两组的成骨细胞MC3T3-E1在成骨分化培养4 d后的ALP活性明显较A、B组减低,而且D、E两组间ALP活性无区别。结论:过度表达同源盒蛋白(Msx1)能抑制成骨细胞MC3T3-E1的ALP表达,在其成骨分化的过程中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至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结膜囊的菌群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方法.2009年1至3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合作,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研究方法选择109例接受眼病筛查的1至4个月龄的健康小儿,进行双眼结膜囊分泌物取材并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膜囊细菌种类和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的小儿26例(36只眼),占23.9%.共检出7种44株细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5株,革兰阳性杆菌18株,革兰阴性杆菌1株.其中类白喉棒状杆菌17株(17/44,38.6%),表皮葡萄球菌16株(16/44,36.4%),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6/44,13.6%).单眼分离出2种细菌者8只眼(8/36,22.2%),均为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不同月龄、性别及喂养方式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1,X2=0.001,X2=1.182,P值均大于0.05).结膜囊培养阳性者26例(36只眼),培养阴性者83例(166只眼),两组小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受检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8,t=0.940,t=0.686,P值均大于0.05).本研究中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方式不影响结膜囊带菌状态(Wald X2=0.001,Wald X2=0.003,Wald X2=0.117,Wald X2=1.307,Wald X2=1.490,P值均大于0.05).结论 婴儿期结膜囊正常菌群已经建立,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为主要菌种.葡萄球菌与类白喉棒状杆菌有共生现象.小儿结膜囊带菌状态相关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联合和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32例(32眼)患者,16例(16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自内障摘除术(联合手术组),16例(16眼)行分期手术(分期手术组)。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结果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前后及术后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手术前后相比P均〈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联合和分期手术都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的减少,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联合与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