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开发有效且对患者副作用小的口腔抑菌剂配方,系统评价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29212)的抑菌效能.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D2O-labeled single-cel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抑制代谢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based on metabolic activity,MIC-MA)定量评价了抑菌剂对粪肠球菌的生长和代谢抑制作用.结果:对于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MIC分别为110 mg/L和0.45 g/L,尽管生长完全停止,但细菌细胞的代谢活性在8 h平均降低了71%、70%,显示出一种"非生长但代谢活跃"(NGMA)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潜在的难治性反复感染.而MIC-MA分别为220 mg/L和0.9 g/L时,所有细胞的代谢活动在暴露8 h后完全停止.此外,NaClO+H2O2的组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结论:MIC-MA有利于严格评估抗细菌疗效,NaClO+H2O2可作为细菌病原体更有效的抑菌剂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随着投入使用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为口腔诊疗环境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装修口腔内科诊室3间,分别于投入使用前(G1组)、使用1月(G2组)、使用3月(G3组),采集环境表面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16S r...  相似文献   
3.
曾飞  周建华  杨加震  李修珍  孙仁浩  杨芳 《口腔医学》2021,41(11):1016-1018
根尖囊肿是常见的颌骨囊肿,但在乳牙列中罕见.本文报告1例8岁患者累及多颗乳牙及恒牙胚的根尖囊肿,并就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氟化钠(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白色念珠菌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和NaF作用下的耐药性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参考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代谢活性抑制浓度(MIC-MA)指标,评价NaF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代谢的抑制效果;采用重水拉曼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白色念珠菌上清液对变...  相似文献   
5.
6.
正口腔诊疗环境中相关致病微生物交叉感染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病微生物在口腔诊疗中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源性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1])。众所周知,许多口腔诊疗操作,例如使用超声洁牙机、三用枪等都会产生气溶胶,污染诊室环境~([2])。口腔诊疗中手机车针高速运转时产生的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悬浮颗粒在大约2~3 m范围内均有活动,一次诊疗结束后,治疗台、椅背、灯柄及医护人员工作服等表面都已被污染~([3]),若防控措施不到位,这些致病微生物都存在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口腔诊疗环境中微生物感染的类型、取样方式及研究方法进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基于口腔菌群16S核糖体RNA (rRNA)数据的龋病菌群分析与诊断模型的构建及优化。方法检索NCBI、MG-RAST、EMBL-EBI、QIITA等微生物组公开数据库,收集全球范围内人类口腔微生物组的相关研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组数据。通过口腔微生物组搜索引擎(MSE)将龋病测试数据集中的样本(1 703例)与健康样本(20 540例)进行比对,得到微生物组新颖指数(MNS)并基于该指数构建龋病诊断模型。最后使用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宿主因素对口腔菌群MNS的影响大小,通过控制相关因素优化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1)相比于健康样本,龋病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且菌群结构变异增大;2) ROC曲线对龋病测试数据集进行评估,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分析表明龋病状态、国家、年龄、龋失补指数(DMFT)及取样位点这5类宿主因素对微生物组MNS有显著影响(P=0.001);4)控制相关宿主因素后的优化诊断模型在中国儿童高龋、中龋、低龋以及混合牙菌斑样本数据集AUC达到0.87、0.74、0.74和0.75。结论 基于口腔菌群龋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