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和单发性腭裂(CPO)是常见的先天发育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学说众多,大多倾向遗传-环境共作用的理论,但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就疾病发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本文对孕妇叶酸补充、饮酒、吸烟等环境因素对患儿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UB-I粘结剂粘结面的微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UB-Ⅰ粘结剂的粘结界面和粘结表面的微形态特点。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UB-Ⅰ和牙本质的粘结界面和粘结表面。结果:UB-Ⅰ粘结剂在牙本质小管内可聚合形成树脂突,在牙本质小管内的树脂突表面有树脂侧枝呈树枝状横行排列,并且和相邻的树脂突相连接,在牙本质和复合树脂之间有杂合层形成。结论:UB-Ⅰ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与牙本质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机械嵌合。  相似文献   
4.
牙槽嵴萎缩或缺损是临床进行义齿修复的棘手问题。牵张成骨技术是一种新的牙槽嵴修复方法。本文就牙槽嵴牵张成骨技术的特点、牵张器的种类、操作要点和并发症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多种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方法对PCR的影响,探讨临床组织病理标本理想的DNA提取方法及PCR应用。方法:采用5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应用PCR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Tween 20,NP 40加蛋白酶K法和亚氨基二乙酸法处理标本时PCR结果较为理想。结论:合适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方法可应用PCR进行DNA水平的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珠海市卫生学校2005级8个班共394份正常人体学基础期末试卷进行分析,探讨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者经历综合序列治疗后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颌骨发育障碍仍是影响其咀嚼、面型及心理的重要问题.其常表现为面部三维方向的发育不足、上颌后缩及下颌真性前突、因上颌牙弓狭窄致牙列拥挤、咬合关系极度紊乱;与其他牙牙合面畸形相比,该病治疗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传统单纯牙列正畸矫治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作者就收治的1例多次修复手术后伴发严重颌骨畸形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设计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采用了植骨-正畸-正颌-正畸的序列治疗计划,获得了良好的面型及咬合等效果,通过文献复习对该类复杂颌骨畸形的诊疗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类型的前臂皮瓣桡侧术后前臂供区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我院44例因口腔颌面部肿瘤致术后缺损经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患者.皮瓣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制取.按照制取皮瓣的方法分为传统的前臂皮瓣(A组),以下简称传统组,改良的前臂皮瓣(B组),以下简称改良组,对其术后半年、术后1年进行随访,针对制取皮瓣的手术时间、皮片面积,术后1个月内前臂供区并发症,前臂供区瘢痕及功能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皮瓣制取时间、年龄及皮片面积的P值分别为0.917,0.690,0.771.1月内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A、B 2组在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中色素沉着、血管分布、柔韧性及高度、总得分方面及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的功能及症状、总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A、B2组在上述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供区恢复方面无差异.但改良组避免了传统组需开辟第三术区的问题,减少了手术创伤、患者的痛苦与额外的瘢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下颌骨肿瘤或囊肿患者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颌骨三维CT和下肢CT血管造影(CTA)检查。应用Mimics 8.11软件对下颌骨病灶进行截骨范围设计、缺损的镜像重建。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塑形和复位导板,同时根据镜像重建下颌骨模型预弯钛板。术中根据截骨、塑形和复位导板完成下颌骨的切除、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的制备及下颌骨缺损的即刻修复。术后评价患者面型、张口度、咬合关系,并结合影像学资料评价骨结合及髁突位置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愈合,移植的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面型逐渐恢复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恢复至3.0 ~ 3.8 cm;病灶未累及下颌升支及髁突的患者两侧髁突均位于关节窝内,盘髁关系均尚可;腓骨与下颌骨结合良好,无异常骨吸收。结论    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