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荧光标记法观察比较4种表面处理方式种植体周围骨矿化沉积率的差异。方法微创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4颗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3个月后,植入奥齿泰种植体40颗,其中机械形态表面(ma-chined morphology,MM)组4颗,喷砂加酸蚀(sand blasted with alumina and acid etched,SA)组、可吸收性研磨介质(resorbable blasting media,RBM)组和生物化学喷砂酸蚀组(biochemistry sand blasted with alumina and acid etched,Bio-SA)组各12颗,愈合3个月,处死前13、14 d和3、4 d分别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制取标本并置于70%酒精固定,采用塑料包埋技术制作骨磨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测量骨矿化沉积率。结果螺纹间及远离螺纹区域新骨矿化沉积率在4组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比较每组种植体螺纹间及远离区域骨矿化沉积率的差异性,RBM组及SA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组和Bio-SA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塑料包埋技术,通过荧光标记法能成功观察到新骨矿化沉积的情况;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4种不同粗糙程度的种植体螺纹间及远离螺纹区域骨矿化沉积率没有差异性,而经机械形态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和生物化学喷砂酸蚀处理的种植体,螺纹间骨矿化沉积比远离螺纹区域快。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牙楔状缺损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老年人牙楔状缺损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开展老年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较为确切的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的成都市武侯区三个居(家)委会的老年人楔状缺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楔状缺损的患病率为91.3%,31.19%的存牙(余留牙)发生楔状缺损。每百人需治疗牙数为300。并结合献复习,对该病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 楔状缺损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对这种疾病的宣教和治疗是社区医疗服务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科培养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的利弊及实现途径。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2006级、2007级安排至广东省口腔医院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通科培养,分析教学效果。结果通科培养模式使学生出科时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临床操作更加规范。结论通科培养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氧化物多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和Vitapex糊剂应用于成人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闭合不全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人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孔闭合不全的恒牙共38颗,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根管显微镜下用MTA严密封闭根尖开放部位,硬固后根管行热牙胶充填;对照组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在根尖部有硬组织形成后行根管充填。两组术后均定期复查,评价临床效果及X线片结果。结果:经过2年的复查,实验组所有病例在治疗后均无临床不适症状,X线片显示患牙11颗根尖阴影完全消失,8颗明显缩小,1颗无变化,有效率95%。对照组2颗磨牙因冠根折拔除,8颗根尖有硬组织形成,8颗根尖无硬组织形成,有效率为4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TA治疗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恒牙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成形材料,短期临床疗效好,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陈理  刘毅萍  徐平平 《中国药事》2009,23(11):1151-115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2007年1~12月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药物,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才能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牙槽外科辅助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对实验犬前牙牙根的影响。方法建立牙槽外科辅助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比格犬动物模型后,连续加力12 d,速度0.5 mm/d,分别于加力停止并固定1 d,14 d,28 d后随机处死3只实验犬,拔出一侧上颌第三切牙,制备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加力停止1 d及14 d后牙根吸收明显,停止加力28 d后,牙根吸收面积明显减小:牙根颈部28 d与1 d(t=25.075,P=0.014)、28 d与14 d(t=17.444,P=0.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根尖部28 d与1 d(t=26.436,P=0.000)、28 d与14 d(t=18.229,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槽外科辅助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随着加力停止后固定时间的延长,牙根吸收可明显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热疗对经尾静脉输注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裸鼠体内归巢的影响.方法 裸鼠双后肢大腿荷人颊癌BCaCD885细胞成瘤后,一侧加热,另一侧未加热作为对照, 12 h后自尾静脉分别输入经3H-TdR标记的未经处理过的TIL(NSTIL)、经BCaCD885细胞刺激处理过的TIL(NHTIL)及经热处理过的BCaCD885细胞刺激处理的TIL(HSTIL),比较3种TIL在加热与未加热肿瘤中归巢的差异.结果 注射后24 h, 3种TIL均在经预先加热的肿瘤组织中有更高的聚集,且HSTIL在经预先加热的肿瘤组织中的聚集量远高于另两种TIL,但与肿瘤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相比,在肿瘤区定居的TIL数仍属少数.结论 加热可增强TIL在肿瘤组织的归巢与定居,此过程可能与TIL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使用抗生素预防干槽症的临床研究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围手术期徐平平,刘敏,陈慧美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3(2)∶80本文通过212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围手术期给阿英仙的两种方案和不给药方案术后发生不同干槽率的研究,探讨了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TagI和Bsm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收集种植体周周炎组及无种植体剧围炎组各5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2组VDRTagI和BsmI位点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结果VDR基因BsmI位点各基因型(X2=3.184,P=0.074)和等位基冈频率(,=3.269,P=0.071)在2组问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R基冈TagI位点主要基因型为TT纯合子和Tt杂合子,2种基因型(X2=4.337,P=0.037)和T、t等位基因频率(X2=3.907,P=0.048)在2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型在种植体周围炎组中较为多见。结论避免吸烟、牙周炎病史等混杂因索后,种植体周围炎与VDRTaql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间存在遗传相关性,尚不能认为与BsmI位点的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只Beagle犬后牙区共64个位点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损伤牙根,并即刻旋出,观察其自然修复情况,制备动物模型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位点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牙根有效损伤率达73.4%,组织学观察可见损伤的牙根面有新生的牙骨质形成及牙周膜的再附着,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动物模型稳定、可复制性强,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充分满足研究牙根修复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