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术前、术后护理,有效进行语音指导,通过语音矫正训练纠正发音习惯,使患者提语言交流的能力。结果:患者发音习惯得到较快的改善,语音清晰度有明显提高。结论:整体护理可提高腭裂患者语音治疗的配合度,并促使患者正确发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对面型及下颌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颌骨缺损患者28例,常规术式取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使保持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27例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6个月后复诊,所有患者双侧面型基本一致,开口度正常率92.3%,咬合关系良好率84.6%;X线显示骨端骨痂形成,骨皮质密度增高.结论:髂骨是良好的供骨源,常规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创伤小,预防和消除感染是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Semaphorin 3A及其受体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Semaphorin(Sema)3A及其受体Neuropilin1(NRP1)在舌癌组织和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外源性Sema 3A蛋白对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株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免疫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ema 3A、NRP1在舌癌组织和SCC9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通过MTT实验检测外源性Sema 3A蛋白对SCC9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检测外源性Sema 3A蛋白对SCC9细胞株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Sema 3A在舌癌组织和SCC9细胞株中阴性表达,NRP1在舌癌组织和SCC9细胞株中阳性表达;100 ng/ml外源性Sema 3A蛋白明显抑制SCC9细胞株的增殖(P〈0.05),对其迁移、侵袭能力影响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癌组织和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株中Sema 3A的阴性表达、NRP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舌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观的要求也在提高.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影响美观[1],许多人因此要求矫治,但是对前牙深覆合露龈笑,尤其对于高角前牙深覆合一直是矫治的难点.以往对这类压低上前牙多采用头帽J钩高位牵引或多用途弓等方法[2,3],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牙槽嵴裂植骨同期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同时,利用自体髂嵴软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 11~14岁的单侧完全性唇裂伴牙槽嵴裂患者,髂骨松质行牙槽嵴裂处植骨,并将髂嵴软骨移植于鼻背和鼻小柱处,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结果 32例患者均Ⅰ期痊愈,患侧口鼻瘘、牙槽嵴裂、鼻翼基部凹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低平等畸形等均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自体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对鼻翼塌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以与牙槽嵴裂手术同期施行,可有效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6.
朱效萍  张红闯 《口腔医学》2010,30(3):153-154,173
目的 观察大鼠牙正畸移动过程中MMP-2、9及其抑制剂TIMP-2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A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牙齿移动1、2、3、和4周组。加力将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于1、2、3、4周将动物处死,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中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MMP-2、9及其抑制剂TIMP-2的表达和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MP-2、9在受力牙齿压力侧牙周组织的破骨细胞和张力侧牙周组织的成骨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中的阳性表达上调,并随受力时间变化而波动。TIMP-2随着时间变化逐渐轻度上升。结论 牙齿移动过程中MMP-2、9上调可造成MMPs/TIMPs的失衡,并且这种上调可能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7.
8.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腭裂手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在腭裂手术中计算机辅助外科的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实施计算机辅助外科,对手术治疗效果、平均手术 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两侧上颌结节连线至悬雍垂的垂直距离术后的延长长度等进 行评估。结果显示,54例患者在计算机辅助外科实施下,均得到治愈,有效率为100.00%;平均手术时间为 (69.35±15.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4.20±6.7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感染(1.85%);术后患 者两侧上颌结节连线至悬雍垂的垂直距离术后的延长长度为(5.76±1.12)mm。可见,计算机辅助外科的 应用价值、可行性较高,可以使手术趋于更加精确、微创,能够为腭裂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兰氏法和改良兰氏法修复过宽不完全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接受腭裂修复术的不完全腭裂患儿40例,年龄2~5岁,裂隙宽度均大于2.5 cm,按接受腭裂修复的不同方式分为2组,实验组:20例,行改良兰氏法(兰氏法联合颊肌黏膜瓣)修复腭裂,对照组:20例,行兰氏法修复腭裂。2017年1月~2019年9月(术后5~7年)进行随访,此时两组患者年龄7~9岁,平均年龄为8岁。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区恢复状态,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比较上颌骨发育情况,使用头颅侧位片评价腭咽闭合功能,并且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恢复较好,术区瘢痕轻微,上颌骨发育好,腭咽闭合完全,语音清晰度高。结论:对于裂隙过宽的腭裂患者,使用联合颊黏膜瓣的兰氏法可有效避免裸露的骨面,减轻了瘢痕增生,有利于上颌骨发育,增进腭咽闭合,提高了语音清晰度是一种更为值得推广的腭裂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面横裂的功能性整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2011年间,对11例先天性面横裂患儿行面横裂整复术,采用反向双"Z"字成形联合口轮匝肌复位重建。结果11例患儿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无1例出现口角炎、口角溃烂等并发症,唇外形自然,运动协调,颊部丰满。结论面横裂的功能性整复手术,可以较大程度改善上下唇的运动协调性,术后患者表情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