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急诊清创缝合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提高急诊清创缝合术后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 自1999年以来,我院急诊科针对该类病人容易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实施了一系列护理干预:1)编写“清创缝合病人须知”通知单粘贴于病历首页眉栏右上角。2)对特殊人群强化口头健康指导。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实行病历盖章并签名。笔者对1999年1月-2000年12月与1997年1月-1998年12月两组清创缝合病人共1961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伤口感染率、医疗纠纷及TAT漏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我科实施清创缝合术后病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诊清创缝合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急诊清创缝合术后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自1999年以来,我院急诊科针对该类病人容易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实施了一系列护理干预:1)编写"清创缝合病人须知"通知单粘贴于病历首页眉栏右上角.2)对特殊人群强化口头健康指导.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实行病历盖章并签名.笔者对1999年1月~2000年12月与1997年1月~1998年12月两组清创缝合病人共1961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伤口感染率、医疗纠纷及TAT漏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具有极显暑性差异(P<0.005),我科实施清创缝合术后病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4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受试制剂)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参比制剂),剂量均为10mg,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枸橼酸莫沙必利的浓度,用DAS2.1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单剂量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莫沙必利的Cmax分别为(48.26±22.67)ng·ml-1和(45.20±20.28)ng·ml-1,tmax分别为(0.62±0.89)h和(0.65±0.34)h,t1/2分别为(2.16±0.63)h和(2.62±1.42)h,AUC0→10分别为(86.87±39.21)ng·h·ml-1和(85.20±29.44)ng·h·ml-1,AUC0→∞ 分别为(90.55±41.50)ng·h·ml-1和(90.31 ±31.86)ng·h·ml-1.AUC0→10、AUC0→∞和Cmax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87.3%~116.4%,86.7%~113.7%和85.7%~126.7%.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10为(109.5±45.3)%.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格列本脲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中成药消糖灵颗粒中格列本脲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参比制剂消糖灵胶囊(6粒,含格列苯脲4.2 mg)或试验制剂消糖灵颗粒(2袋,合格列本脲4.2 mg),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2.0±0.8)h和(1.8±0.6)h,Cmax分别为(100.6±26.8)μg·L-1和(114.5±28.6)μg·L-1,AUC(0-36)分别为(567.2±270.9)μg·L-1·h和(537.6±255.5)μg·L-1·h;t1/2分别为(5.3±4.8)h和(4.1±4.0)h;以AUC(0-36)计算的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7±54.9)%.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测得的数据可靠,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救护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管理及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自2003年10月开展院前急救以来,共出车1676次。这种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真正在危重患者和医院之间建立了一座“绿色生命之桥”。把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急救制度,形成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全程急救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为病人抢救成功和后期康复奠定了基础,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2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均单剂量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1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Hypersil C18色谱柱(5μm,4.6 mm×200 mm);流速:1.0mL.m in-1;柱温:40℃;流动相: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 mol.L-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5.0)∶甲醇=75∶25;激发波长:314 nm;发射波长:352 nm]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10 h内不同时点的血药浓度,采用DAS1.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枸橼酸莫沙必利在健康人体内的处置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中,Ka为(1.45±0.93)h-1;tm ax(实测值)为(1.15±0.57)h;Cm ax为(58.57±22.01)μg.L-1;AUC0→10为(176.60±69.40)μg.h-1.L-1;t1/2为(1.41±0.38)h。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罗红霉素片多剂量给药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24例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半,采用随机分组平行设计,分别多剂量口服复方罗红霉素片、罗红霉素片150 mg+盐酸氨溴索片30 mg,采用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罗红霉素和氨溴索的浓度,采用DAS2.1程序分别计算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并用配对t检验对罗红霉素或氨溴索进行分析。结果复方罗红霉素片组与两单药合用组相比,罗红霉素和氨溴索的人体药动学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方罗红霉素片中罗红霉素和氨溴索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6 261.67±2 111.12)和(51.42±19.83) ng•mL 1,t1/2分别为(14.70±8.91)和(10.19±1.94) h,AUC0→t分别为(96 055.25±38 428.39)和(679.86±183.90) μg•L 1•h,AUCss分别为(47 767.15±16 097.92)和(372.53±119.18) μg•L 1•h。结论多剂量给予复方罗红霉素片后,与两单药合用的对照药的药动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硝苯地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HPLC-MS/MS)分离法。方法以咪达唑仑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HPLC MS/MS分离 分析。Diamonsil C18柱(2.1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77.7:23.3);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正离子监测,硝苯地平和内标咪达唑仑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369.1/224.2和m/z 325.9/291.0。结果硝苯地平血浆浓度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1.205~241.000 ng•mL-1,r=0.996 9。定量下限为 1.205 ng•mL-1,方法回收率85%~115%。批内和批间RSD<9%。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硝苯地平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硝苯地平浓度。方法:以尼群地平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后,经HPLC-MS/MS分离-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柱(2.1 mm×150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38.4∶38.4∶23.2)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正离子监测,硝苯地平和内标尼群地平的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369.1/224.2和m/z361.2/315.1。结果:硝苯地平血浆浓度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1.274~254.80 ng·mL-1,r=0.994 4。定量下限为1.274 ng·mL-1,方法回收率在85%~115%之间。日内和日间RSD小于11%。结论:本试验所建立起来的人血浆中硝苯地平浓度测定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硝苯地平的人体内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康人单剂量口服阿莫西林氨溴索颗粒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随机分组三制剂平行设计,48名健康志愿者分为4组,分别单剂量口服阿莫西林氨溴索颗粒(阿莫西林1 000 mg、氨溴索60 mg),1 000 mg阿莫西林颗粒,60 mg盐酸氨溴索颗粒,1 000 mg阿莫西林颗粒合用60 mg盐酸氨溴索颗粒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氨溴索的浓度,采用DAS 2.1拟合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 11.5对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阿莫西林氨溴索颗粒组与两单药合用组相比,阿莫西林和氨溴索人体药动学参数(除氨溴索CLz/F外)无明显差异(P>0.05);与阿莫西林颗粒组相比,阿莫西林的人体药动学参数AUC、CLz/F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异;与盐酸氨溴索颗粒组相比,氨溴索的人体药动学参数t1/2、Vz/F经统计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阿莫西林氨溴索颗粒与两药合用的对照药相比阿莫西林及氨溴索(除CLz/F外)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上,阿莫西林氨溴索颗粒可替代两药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