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为了研究和探讨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心2006年至2010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腭裂患者与37例单纯唇裂患者的相关资料,将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听力水平与单纯唇裂患者进行比较,并分析腭裂修补术对其中耳功能和听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腭裂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及听力损失均高于单纯唇裂组,腭裂修复术术前、术后鼓室图无明显差异,而听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腭裂患者进行腭裂修复术后听力部分得到恢复,但中耳功能障碍仍存在。这提示临床上腭裂患儿应早期手术治疗,恢复腭咽闭合,但腭裂修复术无法完全改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2.
孙琪殷  王洪涛 《广东医学》2011,32(16):2185-2188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腭裂患儿与37例单纯唇裂患儿的相关资料,将腭裂患儿的中耳功能、听力水平与单纯唇裂患儿进行比较,并分析腭裂修补术对其中耳功能和听力水平的影响.结果 腭裂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在各年龄段纽均高于单纯唇裂组,腭裂组ABR的V波反应网值为(58.23±15.878)dB...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对颊廊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矫治患者和不拔牙矫治患者各25例,在其矫治前后的牙(牙合)模型上,分别对上下尖牙区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的测量,同时在其矫治前后面部正位像上,测量笑容宽度和上颌可见牙列宽度,计算颊廊系数.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拔牙组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拔牙组矫治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分别增加了2.87 mm和1.30 mm(P<0.05),但上下颌磨牙间宽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颊廊系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对颊廊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01-2012-06来我院就诊的患儿60例,共67个患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岁7个月~8岁4个月,平均5.9岁.纳入标准:①患牙处于牙根稳定期,就诊前曾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行常规根管治疗术;②病例资料、术前和术后X线片齐全;③无根折及深牙周袋. 乳牙根管治疗术后再感染诊断标准:①根管治疗术后或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自发痛、咬合痛、牙龈肿胀、窦道等;②窦道经久不愈或根尖周肿胀反复不消;③X线片示根分叉、根尖周骨质破坏区未愈合或扩大,或出现牙根病理性吸收.出现以上任何1项均诊断为根管治疗术后再感染.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时降低误吸风险,保证患儿治疗安全的护理措施。方法170例不配合治疗的患有口腔疾病的儿童在深度镇静下进行口腔疾病治疗。术前确定患儿无手术禁忌证,准备相应的治疗器械及急救物品.患儿吸入镇静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治疗中及时吸除口腔内液体,密切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术后患儿去枕平卧,鼻导管吸氧,吸除口内分泌物,评估伤口渗血情况,结果170例患儿镇静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挣扎、哭闹.未出现呕吐、反流及误吸。1例患儿苏醒后出现呕吐,立即置头部于低、侧佗.及时吸除口内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患儿恢复良好。170例患儿随访未见异常。结论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术后伤口有效护理以及呕吐的正确处理能有效降低患儿呕吐和反流误吸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腺肽穴位注射联合小建中汤加味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RAU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接受胸腺肽穴位注射联合小建中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两组的免疫水平均显著改善(0.05),其中研究组的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在治疗后6个月内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0.05)。结论胸腺肽穴位注射联合小建中汤加味对RAU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可提高免疫力,减少RAU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辅助低龄儿童舌系带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的1~4周岁儿童共187例, 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以吸入七氟醚+氧气进行麻醉,完成舌系带矫治术,术中连续检测脉搏、呼吸频率、心电图、血压及末梢血氧饱和度,术后留院观察,直至Aldrete评分≥9分方可离院,术后进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87例患儿均在理想的麻醉状态下完成手术,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麻醉使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30~90 s,平均时间为(48±9.3)s,手术时间为10~20 min,平均时间为(17.2±5.7)min,术后5~15 min苏醒,平均复苏时间为(7.4±8.3)min。复苏期52例患儿出现烦躁哭闹,占手术患儿的27.81%,2例(1.1%)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症状,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未发现麻醉及手术不良并发症。结论 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辅助低龄儿童舌系带矫治术,起效快、复苏快,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