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腮腺腺样囊性癌病人血浆P—选择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可溶性P 选择素 (sP selectin)与腮腺腺样囊性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②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6 5例腮腺腺样囊性癌病人血浆中sP selectin的含量。③结果 腮腺腺样囊性癌病人血浆中sP se lectin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 12 .6 5 ,P <0 .0 1) ;而且血浆中sP selectin的水平与病情发展有关 (F =92 .6 7,q =5 .6 0 2~ 13.45 3,P <0 .0 1)。 ④结论 sP selectin检测有可能成为腮腺腺样囊性癌病人辅助诊断、观察病情发展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服硝酸盐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的影响,以硝酸盐-亚硝酸盐-NO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硝酸盐组、氯化钠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制作方法造模。硝酸盐干预组在术前7 d及术后每天口服0.5 mmol/L硝酸钠,氯化钠组每天口服等量氯化钠,对照组每天口服蒸馏水。术后第7天,检测各组皮瓣的存活情况,大鼠血清中硝酸盐、亚硝酸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以及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硝酸盐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硝酸盐明显减轻了皮瓣的组织学损伤。硝酸钠显著增加了血清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水平(P<0.05),并显著下调血清中TNF-a和IL-6水平(P<0.05)。此外,硝酸盐组皮瓣组织内MDA表达显著减少(P<0.05),SOD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口服硝酸盐可通过调控皮瓣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腭裂病人一期术后的语音障碍进行评估和分析,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因语音障碍在我院就诊的唇腭裂或腭裂术后病人共65例,其中单侧完全性腭裂28例,单侧不完全性腭裂19例,双侧完全性腭裂10例,不能判定腭裂类型者8例.对65例病人行语音评估及同期录音分析,分析共鸣方式和构音方法 ;并对47例病人行鼻咽纤维镜(NPS)检查,确定腭咽闭合不全率(Ratio).结果 语音评估结果 显示,共鸣方式为高鼻音52例(占80.0%),低鼻音13例(占20.0%);从音韵结构历程和病人构音位置等方面分析,声母省略47例(占72.3%),声母舌后置19例(占29.2%),声母舌前置16例(占24.6%),而喉头音和代偿性语音32例(占49.2%).NPS检查示,Ratio<0.3者12例,0.3~0.5者15例,0.6~0.7者11例,0.8~0.9者9例.结论 对腭裂病人一期术后语音评估有助于手术方式的评价,并为二期腭咽成形手术和语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5例应用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行面部复杂骨折坚固内固定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中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5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3例头发部分脱落。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良好。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颌面部骨折减少了颌面部的切口,利于美观,但创伤增大,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5.
应用细胞片层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的骨组织工程学在收获和转移细胞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细胞片层技术是收获种子细胞和对种子细胞进行转移的一项新技术.目的:应用细胞片层技术与传统骨组织工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将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先37 ℃饱和湿度培养,然后降温至20 ℃制备细胞片层;将犬脱钙骨基质/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片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犬左侧背阔肌下,术后4,8,12周,观察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当温度降至20 ℃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上完全脱落,形成细胞片层,将其覆盖于犬脱钙骨基质/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植入犬背阔肌下,其成骨效果明显好于不加细胞片层对照侧.说明应用细胞片层技术与传统的骨组织工程方法相结合可构建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6.
颌面部小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3例颌面部罕见的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讨论,分析3例颌面部小细胞癌临床病人的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原发于腮腺1例术后4个月死亡。前列腺癌颌下区转移1例术后11个月死亡。肺部小细胞癌右颌下区、颈部转移1例,放疗后随访5个月至今仍存活。结论:颌面部小细胞癌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常由其他部位转移而来,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健康人下颌骨与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国北方健康志愿者221名,分别将不同性别的志愿者按年龄分为6组,即≥20岁(男21人、女23人)、≥30岁(男20人、女21人)、≥40岁(男21人、女22人)、≥50岁(男20人、女21人)、≥60岁(男16人、女15人)、≥170岁(男11人、女10人).从每人下颌骨颏部及双侧下颌角各选10个感兴趣区,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值,同时测量腰椎(L2-L4);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人群的下颌骨颏部的骨密度值为(1.310 9±0.035 5)g/cm2,左下颌角的骨密度值(1.048 9±0.013 7)g/cm2,右下颌角的骨密度值(1.054 7±0.014 1)g/cm2,腰椎(L2-L4)的骨密度值(1.1211±0.0172)g/cm2.男女之间下颌角、腰椎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左)=2.017 5,t(右)=2.446 9,P<0.05).50岁以后下颌角、腰椎的骨密度明显减低.结论 下颌骨与腰椎的骨密度密切相关,下颌骨可以作为测量全身骨密度的一个敏感部位进行骨质疏松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下颌后牙种植术中,由于下颌神经管走行于下颌骨体内,有时可损伤下齿槽神经,因而制约了牙种植术的应用。 因此,牙种植术的应用需详细了解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及管内的解剖结构。 方法:共纳入15具成人牙下颌骨标本与4具新鲜下颌骨动脉灌注标本。纳入对象均牙列完整,后牙无缺失,牙槽骨无吸收。测量15具成人牙下颌骨标本下颌管走行及其管腔各径长度,包括下颌管横径与纵径,下颌管至上下内外缘距离。观察4具新鲜下颌骨动脉灌注标本管内下颌神经管内神经、血管位置关系。 结果与结论:下颌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短(P < 0.01);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较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大(P < 0.01)。表明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走行中偏舌侧、偏下颌骨下缘。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体部的部分横径小于纵径(P < 0.05),亦即下颌管截面形态为上下径略长的椭圆形。神经管横纵径于前后牙位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还发现在暴露的下颌管腔中下牙槽神经及伴随血管有一层被膜包绕成神经血管束,血管位于神经上方,而且位置恒定,并发出小分支包绕神经。结果提示,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在下颌管内走行中血管位于神经之上。  相似文献   
9.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性病变。方法 选取7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病例,术前均行X线和CT检查,行开窗减压术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6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病例,经开窗减压治疗后,囊腔消退,二期手术刮除残余囊壁,随诊1年无复发,平均病程15.7月。另1例含牙囊肿治疗无效,行刮除术。结论 开窗减压术是一种理想的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的微创功能治疗方法,其内在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BMD)of mandible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dible and the whole body skeleton BMD.Methods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recruited in north China,which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by age:≥20,≥30,≥40,≥50,≥60 and ≥70 years older,10 male and 10 female in each group.Dual-energy X-ray absoptiometery(DXA)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MD of the lumbar spine,the mentum of mandible and the mandibular angle.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 mineral density(MD )of the mentum was(1.310 9 ±0.035 5)g/cm2,the left mandibular angle(1.048 9 ± 0.013 7)g/cm2,the right mandibular angle (1.0547 ±0.014 1)g/cm2,the lumbar spine(L2-L4)(1.121 1±0.017 2)g/cm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ndibular angle and lumbar MD between men and women(P<0.05).The MD of mandibular angle and lumbar spi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50 years of age.Conclusions The normal BMD of the mandibular mentum,mandibular angles and lumbar spine is obtained.The BMD of the mandibular angl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at of the lumbar spine.Mandible can be an appropriate measurement site in the evaluation of skeleton BMD status for the forecast of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