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及心血康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检测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及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ET、NO、IAI(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ET水平升高,NO水平下降,IAI与ET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ET、NO的异常密切相关。红花注射液可有效的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腹膜弥漫性病变分为炎性和肿瘤性两类,前者以结核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后者以转移瘤最为多见,其次较为多见的是腹膜原发肿瘤,包括腹膜癌、间皮瘤、淋巴瘤等。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由于腹膜弥漫性病变涉及病种多,影像学表现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笔者选取两例常见类别的腹膜弥漫性病变:腹膜结核和腹膜癌,分别从临床特点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诊断辨析,总结分析诊断思路,为得出准确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成像(18F-FDG PET/CT)在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2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乳腺癌原发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两组;基于PET图像和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形态学特征和PET代谢参数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联合临床特征的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结果 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在肿瘤直径、边缘、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累犯邻近皮肤乳头及PET代谢参数等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侵袭性(t=-3.19,χ2=7.30、8.10、5.34,t=3.80、3.30、3.42,P< 0.05)。构建的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 0.78~0.88),预测准确度为75.9%,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77.2%。构建的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95%CI 0.81~0.90),预测准确度为77.2%,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75.9%。结论 18F-FDG PET/CT在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和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进一步提高了PET代谢参数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上尽早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其痰瘀互结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94例,统计受试者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归纳病人证候信息。结果:194例受试者中,痰瘀互结型86例(44.3%),气虚血瘀型52例(26.8%),气阴两虚型29例(14.9%),气滞血瘀型27例(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包括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痰瘀互结型独立影响因素为BMI、Hb、AST。结论:稳定型心绞痛证候分布中痰瘀互结型占比最高;BMI、Hb、AST是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放免法测定了52例CHF患者及28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显示:CHF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为1.52±0.76nmol/L,较对照组(2.05±0.87nmol/L)显著降低(P<0.05),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为0.89±0.37nmol/L,较对照组(0.62±0.25nmol//L)显著升高(P<0.05),且心衰程度越重,变化越明显;T3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rT3与心衰程度正相关。结果提示:血清T3、rT3水平的改变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抗组胺药 (即H1受体拮抗剂)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等的主要药物.组胺是变态反应的重要介质之一.主要在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中产生.  相似文献   
8.
1病历介绍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多关节肿痛7个月,口腔溃疡疼痛9d”入院。患者于2007年2月始出现多关节肿痛,当年5月经外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给予甲氨蝶呤(MTX)7.5mg/周口服治疗。患者遵医嘱服用2周后,因自觉疗效不显著,自行调整剂量为5mg/d。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姜黄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姜黄煎煮液干预治疗,检测血浆血栓素、前列腺素的稳定代谢产物TAB2、6-酮-PGF1α和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中药姜黄能显著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ET、TXB2、6-酮-PGF1α水平,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差异明显(P<0.05或P<0.01)。结论:提示姜黄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最近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这一新的诊断术语.同时指出上、下呼吸道疾病需要进行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采用了鼻-口两用雾化器(spacer),分别经口或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CARAS患者,以评价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在防治CARAS的价值.方法 采用鼻-口两用雾化器(商品名:吸保)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86例CARAS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经口吸入组和经鼻吸入组,同时观察了两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记分、胸部症状记分、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结果 鼻吸组与口吸组均可显著改善胸部症状、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鼻部症状记分方面鼻吸组明显优于口吸组(P<0.01).结论 与口腔吸入比较,经鼻吸入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是一种既可控制过敏性鼻炎,又可防治哮喘的治疗方法,应在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和CARAS患者的防治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