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咬合重建及局部封闭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咬合重建及局部封闭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伴有一侧后牙缺失且未修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病人90例,随机分为义齿修复治疗组、局部封闭治疗组、义齿修复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组。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组:缺失后牙给予符合生理要求的修复体,配合对症治疗。局部封闭治疗组:2%利多卡因1ml+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0.5ml(12.5mg)行痛点封闭,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义齿修复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组:以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结果义齿修复治疗组有效率达93.33%,局部封闭治疗组有效率达73.33%,义齿修复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组有效率达96.67%。结论义齿修复联合局部封闭治疗一侧后牙缺失所致TMD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 -2,COX -2)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G)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MEG中COX -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  相似文献   
3.
对4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A、B组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并在第3、9周停止磨除牙冠,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牙合]关系。对照A、B组未作任何处理。4组饲养条件相同。在磨除牙冠后10周末、16周末进行肌电图检测。认为早期[牙合]重建可恢复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肌电图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VEGF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中VEGF的表达和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5%SACC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SACC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是SACC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SACC的血管生成,VEGF可做为SACC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用于识别高危转移和不良预后者。  相似文献   
5.
焦艳  赵峰  于肖鹏 《淮海医药》2000,18(3):212-212
笔者回顾了1988~1995年期间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30例患者治疗经过,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如何避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科1984年至1999年共收治涎腺混合瘤168例,其中男78例,女90例;年龄3~78岁;病期3个月~35年;左侧90例,右侧78例。手术方式与复发情况见表1。本组术后复发13例,复发率为7.74%。无恶变者。  复发者除3例腮腺混合瘤为在当地行活体组织检查者外,余均为基层医院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者。因此,涎腺混合瘤的病人,应到口腔专科门诊检查并手术,术前不应做活体组织检查,因活检容易将肿瘤组织种植到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术后复发,遇到曾做活体组织检查者,应将原活检切口及周围组织一并切除,以防复发。肿物位于腮腺浅叶者以浅叶加肿物切除为宜,腮腺深叶混…  相似文献   
7.
患上糖尿病不仅对心脏、血管、一肾脏等产生影响,对口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糖尿病控制不佳时,更容易引起口腔疾病。与此同时,口腔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又会使糖尿病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和口腔疾病往往是相互影响的。那么糖尿病会引起哪些口腔疾病,患了这类疾病后又该如何正确治疗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磨除单侧后牙造成偏侧咀嚼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颞颌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人为造成单侧咀嚼。双侧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TG)切片行CGR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光镜观察拍片,并用Image 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分别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每一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TG内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其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P〈0.05)。结论三叉神经节内CGRP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病理过程,且两侧TG内CGRP释放量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固定正畸患者不同矫治时期龈沟液(GC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探索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口腔正畸科门诊牙拥挤错黯患者3l例。采用酶联法检测GCF中sICAM—l的含量,分析GCF的量与sICAM—l含量在矫治过程中的变化关系。结果 与矫治前l周比较。矫治过程中GCF的量与sICAM—l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结论 正畸过程中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健康有影响。此外,sICAM—l的检测可用于监测固定正畸过程中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咬合恢复对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咬合恢复对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的影响.方法: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所有动物间断磨除有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实验1组第3周、实验2组第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对照组不停止牙冠磨除,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10周末、实验2组磨除牙冠后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颞肌、咬肌进行光镜、电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与对照1组双侧咀嚼肌受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40,P<0.01).实验2组与对照2组双侧咀嚼肌受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χ2=3.66,P>0.05).结论:早期咬合恢复,可恢复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