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中国的城市化必须消除城市病的弊端,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城市转型升级道路。以此为目标,广州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以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和思考香港相关建设经验,以琵洲站综合体建设为试点,进行了"交通枢纽、顶尖功能、景观地标"三位一体的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规划实践,期望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功能培育滞后、钟摆式交通明显等难以为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集约用地”近十年来一直是学界的热议话题,近两年更提升至国家层面:2012年8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这些国家政策说明:土地资源逐渐稀缺,人口与用地矛盾更为突出,“摊大饼”式发展必须向存量集约发展转变。从如何盘活“三旧”存量用地,到推动产业集聚,再到土地政策探讨,规划学者们思考了很多。本文另辟蹊径,从更新规划设计规范的角度来谈促进用地集约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践行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以立体都市巨型建筑为抓手,探讨站城融合的全流程全要素设计方法,通过交通核这一特殊的室内公共空间,将轨道、规划、建筑三个专业融合,并连接交通衔接设施及一站式公共设施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从"交通疏解"走向"站城融合"的规划目标。金融城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广州十三五首个站城融合示范性项目,从创新行政许可到创新设计报批的全流程管理闭环,为全国热议的TOD话题贡献了广州经验。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集聚发展的探索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巨大的建设需求和生态增长边界的制约迫使城市发展陷入必须集聚,却仍在探讨如何集聚的困境。研究通过对集聚的过程、集聚的国际经验比较,探讨集聚所需的方法论突破,尝试说明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手段推动集聚发展的必然性,并就轨道交通引领发展、城市规划框架及设计规范更新、协商机制优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与轨道交通站点紧密结合的地区对集约用地、便捷的交通换乘体验和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等的要求更高。文章以广州南沙蕉门站枢纽综合体零换乘一体化设计为例,通过强化交通核、构建室内公共步行通道、内化附属设施和上盖人工地面等措施实现了站城协同发展,提升了交通换乘效率,为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的规划建设量之巨大,让世界瞩目.我国规划界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应对,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规划实践经验.其中大量的优秀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结着规划人的智慧与心血,是成绩的记录,也是继续前行的启明灯.  相似文献   
7.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的规划建设量之巨大,让世界瞩目。我国规划界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应对,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规划实践经验。其中大量的优秀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结着规划人的智慧与心血,是成绩的记录、也是继续前行的启明灯。《规划师》特开设“优秀作品鉴析”栏目,举优荐良,推广成果,期望为优秀设计团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读者奉献更丰盛的知识盛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