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城市主义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潮与运动,其规划设计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支持,对当下城市规划如何干预人群步行活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新城市主义理念及其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促进步行活动的基本理念与设计策略。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分析新城市主义发展模式的步行绩效,进而归纳出建成环境的临近性、连通性、场所性等特征对步行干预的积极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城市和社区两个层面提出步行干预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同时进一步阐述了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策略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3.
技术迭代发展推动了空间规划的不断变革,而以"大智移云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不断导入,必将实现空间规划前所未有的范式转型.文章通过阐述技术迭代推动空间认知与变革的进程和规划辅助技术的内核要义,提出空间、技术与规划的三元提升螺旋模型;通过进一步分析新一代技术对规划的变革,指出在空间规划转型的背景下,新一代技术的大量导入将赋能空间规划走向智能化与全要素的未来,并实现空间规划范式转型;通过对规划导向范式的梳理,指出以规律为导向的空间规划范式是空间规划迈向科学理性和历史新高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成环境是促进人群体力活动,特别是步行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城市规划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重要切入点。虽然在公共健康、交通、城乡规划等相关领域关于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采用的方法、数据等的差异,关于建成环境能否影响居民体力活动以及如何影响体力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对近年来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要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梳理和总结,阐明了该领域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构建主动式健康干预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面对灾难冲击,城市需要完整的韧性空间系统才能在灾难中破坏最小,并在灾后快速恢复。文章通过对灾难冲击过程的分析,指出应对灾难冲击的城市韧性空间设计的五大要点:技术前提在于灾难时空特征及其机理的快速识别;细部关键在于生命安全的最后一米;基本原则在于回归人本、低耗有效;空间类型的理性划分与分类应对;时间空间的韧性统筹。提出"空间换时间,设施换生命"的核心设计逻辑,建构以"城市家园"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空间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