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底水锥进会造成气藏产量下降,气井水淹,采收率下降。通过双层完井,采用气水分层开采方法,使气水界面上的天然气通过油套环空排出,气水界面下的水则通过油管抽出,此法可以抑制气井水锥,使气井产量不受底水锥进临界产量限制,增加气井产量,提高气藏采收率。对气井排水消锥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用数学解析式计算了消除水锥时生产井的合理气水产量比,为底水气藏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气水分层开采技术适用于对底水分布认识比较清楚,同时气水界面比较明显的底水气藏。  相似文献   
2.
油气层渗流力学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继的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从学生主体视角出发,审视了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对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提出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建议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单相水流阶段煤层裂缝中沉积煤粉的起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粉属于黏性颗粒,颗粒间的黏结力是影响煤粉起动的一个重要作用力,尤其在微小颗粒中黏结力的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目前学者们在研究煤粉受力时,却忽视了黏结力的影响。在考虑煤粉颗粒黏结力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单相水流阶段煤层裂缝中沉积煤粉起动的力学模型,得到了起动速度随着粒径的变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结论。实例分析表明,当流速控制在某个合理范围内时,可以使一定粒径的沉积煤粉起动,并能顺畅通过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4.
介绍动态负压射孔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中国已有少许几个油田进行了动态负压射孔技术试验性应用,但对其作用机理的认识还处在入门阶段。采用逻辑推理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储层应力变化和井筒压力波动2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动态负压射孔技术作用机理。提出了动态负压值的大小与井筒初始压力密切相关的新观点,为动态负压计算模型的建立理论依据,指明了新射孔器械的研制方向。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的相渗曲线通常采用气–水两相驱替实验获得,实验认为煤岩割理的两相流动区域较小,且临界流动含水饱和度较高。然而,煤层中的流体运移是一种耦合基质解吸和割理两相流动的过程。基质中解吸出的气体汇聚在割理后,与水相共同参与流动,并非简单的单向驱替过程,这导致生产过程中气驱波及效率远好于实验得到的结果。为获得煤层中的相渗规律,本文建立考虑基质解吸作用的煤层气流动拟稳态产能模型,通过联立煤层气的物质平衡方程,获得一种基于生产历史的煤层气–水相渗曲线的反演方法。同时,研究分析实验得到与反演得到的相渗曲线之间的差异,认为差异主要源于实验室单向驱替过程中较小的波及系数。最后,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两种相渗曲线对产气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对我国北方某煤层气区块 3 号和 15 号煤层的原煤煤样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干燥煤样、3%水分含量煤样及 6%水分含量煤样这 3 种煤样的渗透率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大致呈“抛物线”变化;干燥煤样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含水煤样的渗透率;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煤样渗透率下降。 在实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水分含量煤样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了考虑水分含量煤岩收缩/膨胀的渗透率模型,最后运用实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试井渗透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相对误差不大。 该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油工程实验是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有必要对采油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文章对采油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考虑水分含量的煤岩渗透率模型描述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的准确性以及渗透率在排采过程中的恢复程度,采用考虑水分含量的渗透率模型、P-M模型和S-D模型,研究了该3种渗透率模型的反弹压力prb值和恢复压力prc值以及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考虑水分含量的渗透率模型、P-M模型和S-D模型计算的prb值和prc值中,P-M模型计算的值偏小,S-D模型与考虑水分含量的渗透率模型计算的值比较接近;②3种模型中考虑水分含量的渗透率模型预测的渗透率变化率与现场试井测得的渗透率变化率基本一致,说明考虑水分含量的渗透率模型预测值更接近实际值;③当恢复压力prc值小于0时,会出现渗透率降低后在开采过程中无法恢复到初始渗透率的现象。 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煤层气井产量低、采收率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新工艺—高温超临界混合气体注入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高温超临界CO_2、N_2混合气体注入煤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机理主要为:(1)升温、CO_2与CH_4竞争吸附、N_2降低CH_4分压等作用使CH_4在煤岩中的吸附能力降低,导致解吸气量增加;(2)升温后煤岩脱水、热应力作用以及气体解吸后基质收缩等作用使渗透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苹果醋饮料中糖精钠的检测方法。样品通过前处理后,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标准曲线定量测定了6种市售苹果醋饮料中糖精钠的含量。结果表明:糖精钠在10~2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R~2=0.9992)好,最低检出限为0.008 g/kg,3个不同加标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均约为96%,RSD不超过5%。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准确度均良好,可用于醋饮料中糖精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