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2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428篇
工业技术   1025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3.
目的 :探究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给患者病死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推动血液正常循环,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喷油方式对齿面温度的影响,以斜齿轮为研究对象,通过CFD仿真和试验研究不同喷油方式对斜齿轮齿面温度的影响。针对斜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特点,分析其齿面摩擦生热量,简化轮齿喷油润滑计算模型,并基于CFX进行齿面对流换热仿真研究,得到了不同喷油方式下的齿面温度;基于功率开放式斜齿轮试验平台,对不同喷油方式下的齿面温度进行了试验测量,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重载斜齿轮传动系统中,啮出侧喷油润滑的方式比啮入侧喷油润滑方式的冷却降温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5.
董家埝银矿是豫西小秦岭矿集区南成矿带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矿床。为了矿床深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有用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选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典型矿床剖面的原生晕特征研究,实现对深部矿体变化趋势的判断。经计算,确定As、Sb、Ag、Au、Cu、Pb、Zn、Co和Mo等9种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其中As和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g、Au、Cu、Pb和Zn为近矿晕指示元素,Co和Mo为尾晕指示元素。分带指数和浓集指数2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元素在分带序列上的位置总体趋势一致。用分带指数法确定的主矿体自上而下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o-Mo-Cu-Au-Sb-Zn-Pb-Ag-As,出现"反分带"现象。结合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研究和理想模型,预测M1-I主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的延伸。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同类型矿化地质体深部的趋势判断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煤—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小试研究,确定共气化中试的各个参数,再经过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建设了一套投煤量约1 500 kg/h、天然气量750~1 500 m~3/h、入炉氧气量约2 000 m~3/h、设计压力(表压)为6.5 MPa、气化炉操作温度为1 350℃的共气化中型试验装置;中型试验结果显示,煤—天然气共气化技术可实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有很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宇宙线大气簇射模拟软件CORSIKA,对"膝区"宇宙线进行模拟,获得大气簇射次级粒子的种类和空间分布信息,然后重点对比铁核和质子的次级粒子的分布特征,采用单参数法和双参数法对两种原初宇宙线进行鉴别,并引入优质因子对两种方法的鉴别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参数法的区分效果明显优于单参数,单参数法的鉴别能力随求和区域的增大先升高后变差。  相似文献   
9.
以法国梧桐絮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通过碳化制备多孔纤维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组装了超级电容器器件。通过SEM、EDS、XRD、Raman、FTIR、BET等对制备的多孔纤维碳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多孔纤维碳材料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扫描速率为50 mV·s~(-1)时,800℃下碳化制备的梧桐絮多孔纤维碳材料电极的比电容可以达到236 F·g~(-1);所组装电极在循环10 000次后,比电容仍维持原来的99.8%,表明梧桐絮多孔纤维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