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7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铁板黑胡椒牛排。牛排放在烧至240。C的铁板上,老远就能听见吱吱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浓馥鲜辣的黑胡椒的香味。配以腌黄瓜片、金瓜丝、紫心菜丝、洋葱丝,肉嫩微辣,不失为一道西式响声菜。  相似文献   
2.
有“甜中之王”美称的蜂蜜,是烹饪中所用的一种上好的甜味调料,烹调时能起到矫味及增白起色功能,是烹制名特佳肴的最理想之物。以蜂蜜调甜味早在周代就有了,《礼记·内则》中就有用“枣、栗、饴,蜜以甘之”调甜味的记载。《三国志·吴志·孙亮传》中也有“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的句子,说明当时用蜜来浸渍食品。《楚辞·招魂》中也有“粔敉蜜饵,瑶浆蜜勺,觞些”的描写。可见那时已用蜂蜜做饼餐和兑果浆,这些已成为贵族们日常所享受的点心和饮料。以后随着厨师对蜂  相似文献   
3.
红薯,祖籍在中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菲律宾华侨传入福建。红薯营养丰富,既是香甜可口的美味蔬菜,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被人们誉为“长寿食品”。同时,红薯在民间还有许多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4.
一说起鲜味,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用味精、鸡精、 鸽精来增鲜。其实,也有人用烹饪原料本身来增鲜 的,如:最早被厨师们奉为烹饪业祖师的彭祖(名铿)就 曾用鱼和羊为原料同烹而增鲜,并从此创造了"鲜"字。 说来也巧,笔者有幸与餐饮界同行在地产海鲜最为出名 的如东品尝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食后颇感滑 溜爽口,鲜美异常,是其它食物所不可匹比的。究其原 因,文蛤的鲜味源于多种氨基酸和琥珀酸等复合味;是 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鲜味调料。  相似文献   
5.
1.辣椒,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实,一年生草本,在热带为多年生灌木。俗称:番椒、海椒、大椒、青椒、秦椒、辣子、辣茄辣椒祖籍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卡晏岛,后在墨西哥驯化为栽培种,十五世纪传人欧洲,明代末年传入中国。 2.相传辣椒与秦始皇有关。传说至高无上的秦始皇吃腻了山珍海味,他吩咐大臣们每顿饭都要为他换上一道末吃过的好菜。日子一久,天下的美味佳肴都给他尝过了以后吃什么呢?这可使大臣们伤透了脑筋,丞相为把皇上的菜备好,就亲自带领随从到深山里去找,在一座大山的朝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收集到一些有关萝卜的保健谚语,也了解到其食疗的功效,现整理如下,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7.
野菜在春天温暖的阳光里,焕发出其他季节所无法给予的独特味道。野菜生长在自然无公害环境中,被誉为“绿色食品”、“森林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口味清新,更被人们视为一种理想的药食兼优的佳蔬良药,因而有些野菜已有人工栽培。在提倡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今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走上餐桌。下期话题:自助餐,让我欢喜让我忧自助餐这种餐饮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其最大的诱惑力莫过于“无限量”,如何才能既吃够本又吃得健康?为啥不知不觉就吃多了?欢迎发表您的亲身体验及观点看法到邮箱:sfdlf05@hotmail.com或写信至:上海市吴中东路513号《食品与生活》杂志社雪莉有约栏目收,邮编200235。每月我们都会选出独具风格的来信刊登在栏目中并送出一份礼品!  相似文献   
8.
数字虽然枯燥乏味,但以其入成语,如一鸣惊人,三长两短,五湖四海,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年好合,千方百计,万事如意,倒也颇为有趣。而以数字作诗则更为传神。如清代名家郑板桥,凝视纷纷扬扬的雪花随口吟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有趣的是在讲究色香味形的中国菜谱中,数字也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9.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钢-混凝土复杂节点结构是深化设计的一大难点。地下室结构的水平钢筋、箍筋和钢骨的连接复杂,经过对复杂钢筋节点的深化设计,对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施工难度,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0.
酱与“将”     
北京烤鸭,枣红油亮,香酥味美,十分诱人。每当人们品尝烤鸭时,总是先趁热吃鸭皮。将荷叶薄饼一揭两片,抹点甜面酱再夹上葱段或黄瓜、萝卜条、白糖、鸭皮包卷而食,酥香甜脆。那么,食烤鸭佐料之一的酱是怎么来的呢? 民间传说:它是范蠡在无意中创制而成。相传,范蠡十七岁时在财主家管理厨房。由于没有经验,饭菜常常做得不称心而剩下许多,时间一久,便成了酸馊食物。为防被主人发现,范蠡将这些食物放在储藏室里。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最终被财主发现,财主骂了他一顿,还限定他十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