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察了连续流体系中,滤后水经负载型二氧化铈(CeO2)催化臭氧氧化后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sFP)情况.发现催化氧化后滤后水的THMsFP大幅降低,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降低了57.0%.这主要和CeO2催化氧化所表现出来较高的TOC去除率及较高的卤代活性位破坏能力有关.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Br-质量浓度、接触氧化时间及臭氧投量),连续流催化氧化滤后水后THMsF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负载型CeO2催化氧化都能表现出明显控制THMsFP的优势.且低臭氧投量(0.7mg·L-1)下,CeO2催化氧化就能表现出明显控制THMsFP的优势,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降低了64.9%.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负载型CeO2催化氧化(CeO2/Al2O3/O3)在连续流体系中对滤后水中卤乙酸生成势(HAAs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以Ce(Ⅳ)的"表面络合作用"为催化机理的CeO2/Al2O3/O3,在连续流动态体系中也表现出了明显控制HAAsFP的效能,催化氧化后滤后水的HAAs-FP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低了45.3%。"络合催化"作用下表现出来的高DOC去除率和卤代活性位破坏能力可能是CeO2/Al2O3/O3明显控制HAAsFP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连续流催化氧化滤后水后HAAsF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反应条件([O3]0=0.7~5.0 mg/L,[Br-]=0~3 mg/L,停留时间为3.3~9.8 min)下,CeO2/Al2O3/O3都能表现出明显控制HAAsFP的优势。实际生产建议采用O3/DOC≈1的中等臭氧投量和较长的接触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溴酸盐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溴酸盐副产物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溴酸盐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臭氧大规模应用于饮用水中的最大制约因素.本文阐述了关于溴酸盐的形成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现有的加氨(氯氨)、降低pH、加过量H2O2、加·OH清除剂和HOBr清除剂等抑制BrO3生成的方法和活性炭吸附、UV辐射、光催化等去除BrO3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现有这些控制BrO3的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溴酸盐控制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