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和抗冻性能测试,表明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轻质高强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文章解释了轻骨料混凝土冻融过程中质量增加的原因和质量变化较大时的危害,并利用损伤理论和阈值理论解释了不引气的高强混凝土突然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一、天然沸石岩及沸石岩水泥的特性沸石岩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天然沸石岩共同粉磨或分别粉磨而均匀拌合后所得到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沸石岩中含有一些能在普通温度和水分存在的条件下与石灰作用的成分,作用后生成胶凝性  相似文献   
4.
本溪陶粒厂利用当地贮量十分丰富的风化红页岩生产陶粒,工厂设计能力是5万米~3/年,目前可以达到3万米~3/年。陶粒的容重550~650公斤/米~3,每立米陶粒的耗煤量约140~180公斤。风化红页岩是当地一种贮藏量甚大的页岩,颜色深红,在贮存过程中可以自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人造轻骨料膨胀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高温下物料形成适宜粘度的液相;二是内部产生足量的气体。精确测定轻骨料膨胀气体,是研究其膨胀过程和膨胀机理的关键环节,可以为在生产上选择膨胀剂,改善以至控制其膨胀性能提供依据。由于试样的膨胀气体是在高温下产生的,其量甚微,有效地  相似文献   
6.
现行国标GB/T17431—1998中陶粒强度标号的测试方法所采用的砂浆水灰比偏大、强度偏低,不能充分反映高强陶粒的强度潜能,导致其强度标号测定结果偏低20MPa~25MPa。据此建议将该国标中砂浆水灰比的范围扩大至0.25~0.45,相应陶粒最高强度标号提高至70MPa。并建议用砂浆强度fm与混凝土强度fak比值是否处于fm=(1.10~1.25)fak的范围,作为评定陶粒强度标号的前提,且对高强陶粒应取下限。  相似文献   
7.
冲击煤层巷道锚网支护防冲机理及抗冲震级初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冲击矿压时程特性对巷道支护构件的特殊功能要求,提出了冲击-支护的3D特性匹配,要求支护构件必须同时具备高强度、大刚度和一定的柔度,比较了钢棚、锚杆支护对冲击矿压震动破坏过程的适应性差异,分析了锚固结构中锚杆的轴向变形对P波的适应性及锚固体横向约束对S波的抵抗,并对锚网支护吸能防冲能力进行了近似计算.研究表明,锚网支护是目前相对较能适应巷道冲击矿压震动破坏效应的支护形式,约可抵抗震级为2.6的冲击矿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日本不用模板混凝土,即采用镀锌钢丝网(带肋)作为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物的模板。它具有省工、省料和提高构件或结构物的物理力学性能等一系列优点。本文具有新意,该技术在我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斜发沸石岩轻骨料的膨胀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行设计制造的1500℃微型密封高温炉与气相色谱仪联接,对沸石岩在整个焙烧过程中所逸出的气体进行连续在线测定。结果发现沸石岩膨胀的气体主要是由在高温下残留的沸石水产生的;改变沸石孔中碱和碱土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控制沸石水的含量及其逸出速度,从而得到不同嘭胀性能的沸石岩轻骨料。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烧制不同膨胀性能人造轻骨料的原料化学成分范围,从而可指导原材料的选择,由此可以推断我国储量丰富的钙型、钠型斜发沸石岩都能烧制优质的人造轻骨料。  相似文献   
10.
将最新研制的J型泡沫剂、由专门搅泡机制成的泡沫为发泡组分,以粉煤灰胶结料为基材,用加气混凝土废品破碎后充当粗、细集料,经常压蒸养制得多孔省能建材制品,其性能达到JC315—8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700级技术指标。由于以工业废物为主要原料、工艺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性能优异稳定、投资少、见效快,1万m~3/年工艺线投资,可望在一年内收回,预测有较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