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随着一次法炼胶工艺技术在轮胎企业越来越多的推广及应用,其中"开炼机炼胶"单元相关设备工艺的参数确定直接影响着该工艺的效果,通过相关试验进行对辊距、过辊次数、胶环长度、堆积胶等相关参数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该工艺核心部分单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当前多孔磁性碳基吸波材料制备工艺繁杂、能耗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孔生物质源衍生的绿色环保策略。以高孔隙丝瓜络为前驱体,Co2+为金属源,二甲基咪唑为配体,经配位自组装获得丝瓜络/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复合材料,并经高温煅烧得到碳纤维基钴/碳(LS-Co/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800℃煅烧后,LS-Co/C展现了优异的吸波性能,厚度为1.5 mm时有效吸收带宽为5.2 GHz (12.8~18.0 GHz),其良好的吸波特性得益于错综复杂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为电磁波提供了适宜的损耗空间,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并在碳纤维导电网络中快速衰减,同时钴/碳复合材料与碳纤维形成的多重界面极化助力电磁波进一步衰减。该研究将为新型多孔磁性碳基吸波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硅烷协效剂DOFLOW DST-100H(简称DST-100H)在白炭黑填充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硅烷偶联剂Si75体系下,加入DST-100H可以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提高硫化胶的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同时对于提高抗湿滑性能和降低滚动阻力具有积极作用;在硅烷偶联剂Si747体系下,加入DST-100H可以有效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和焦烧安全性,提高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降低胶料的Payne效应,改善白炭黑分散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为邮电局研制的动力及环境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详细叙述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案。该系统能实时监测邮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系统对提高电信系统动力及环境设备监控的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利专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培养水利类专业创新人才是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水利类本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今水利创新人才培养的缺陷,结合南昌大学水利类本科人才培养实践,通过交叉学科创新、概念创新等途径,为实现水利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同时为其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制造已经成为现今企业所围绕的主题的背景下,通过实践改造经验,论述密炼机转子密封圈的供油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从而减少保养人员对此供油设备的检查工作量,达到节能、节油、实现离线维修,追求零故障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当今,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食品加工、储存及运输行业快速发展,对于制冷及储冷的需求也快速提高;在制冷技术中,由于氨作为冷媒的制冷装置,制冷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制冷技术有近百年历史,工艺成熟,相较于氟利昂制冷装置,对大气层无损害,更为环保。虽然现如今有R 5 0 7和R 4 0 4 A等更为环保的制冷剂,但是氨作为制冷剂在制冷行业中仍有较大基数。由于氨具有可燃性,易爆且有毒,冷库专业技术人员稀缺,操作人员职业素质普遍不高,安全培训工作仍待提高。氨制冷系统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大部分属于特种设备,有较高的操作和检查要求。基于此,加强制冷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检验巡查水平以及事故发生应急处置水平就变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压力管道广泛应用于工业、公共工程和长距离运输(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由于其特殊的工艺性能可以适应非常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高温高压条件、低温高压条件以及常温高压条件等,压力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有效保证其质量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了解管道缺陷的类型、损伤程度和大小,防止裂缝等类似缺陷的发生,无损检测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将复杂裂隙岩体视为由离散裂隙网络和岩石基质两部分组成,采用四面体单元离散岩石基质,无厚度三角形单元离散复杂三维离散裂隙网络,考虑温度对流体密度和动力粘度的影响,建立了描述三维裂隙网络的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模型。通过与二维单裂隙渗流-传热耦合问题的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随后,利用该模型对复杂三维随机裂隙岩体的渗流-传热耦合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裂隙网络是主要的导水通道,在贯通裂隙簇中出现了明显的优势流,大量的流体在流经基岩的途中与会周围的高温岩体进行热量交换,导致在裂隙网络贯通区域的岩体首先温度下降,形成一条低温带,然后由于岩体的热传导作用,低温带再向四周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距离-多卜勒(RD)算法来实现前斜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成象处理.给出了机载斜视SAR的空间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模型,详细分析了SAR在斜视情况下成象处理必须进行二次距离压缩(SRC)的机理,并研究了一种改进的SRC方法(SIM),此方法能适应于斜视角更大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斜视情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最后指出了RD算法处理斜视SAR的局限性及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