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STM原位观察在不同氯离子浓度和pH值以及加入缓蚀剂前后的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的钢筋表面微观形貌.在pH=12.40的混凝土模拟孔溶液中,钢筋表面趋向均一,钝化膜的薄弱部分得到强化;在含3.5%NaCl,pH=10.40的混凝土模拟孔溶液中由于局部腐蚀的发生,可观察到不规则的沉积物的形成、生长;LD-2型复合缓蚀剂能消除腐蚀活性,促使表面微观缺陷消亡,增加钝化膜的耐蚀能力.研究结果说明,STM可在纳米尺度上观察表面形貌变化,可成为原位研究钢筋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腐蚀和缓蚀的动态行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
不锈钢钝化膜表面微观形貌特征的ECST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及自制的无源恒电位仪组成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对浸泡在0.5mol/L H2SO4 0.02mol/L NaCl溶液中的Cr11Ni13不锈钢表面进行控电位原位研究,获得不锈钢表面纳米尺度的动态形貌图像。实验表明:当试样处于开路电位时,不锈钢表面为自然形成的均匀椭球形氧化物晶粒,当电位控制在阴极和阳极活性溶解区时,原来的氧化物晶粒随时间延长而缓慢消失,当电位控制在活化,钝化过渡区时,表面钝化膜晶粒尺寸变大,形状转变成半球形;同时有新的钝化膜晶粒生成,当控电位在钝化区时,钝化膜晶粒转变成月牙形;随电位升高,钝化膜发生动态重整;晶粒呈定向有序化生长,表面粗糙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稀土合金具有变质、晶粒细化和净化铝合金的综合功能,而且对周围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充分发挥稀土合金的特殊功能,形成一种绿色的复合变质细化和净化为一体的铸造铝合金熔体处理工艺,从源头上解决铸造铝合金熔体处理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为铸造铝合金绿色清洁集约化生产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稀土变质消除铝合金压铸件中硬质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初生硅和AlSiMnFe金属间化合物是造成铝合金压铸件中硬质点区域的主要因素,常规钠盐变质不能细化初生硅和Fe相,含有一定比例La,Ce,Pr,Nd和Yb的特殊配制的稀土合金不仅能细化共晶硅,而且细化初生硅并改善Fe相形貌,其中初生硅可细化到小于10μm,因此能有效消除铝合金压铸件中的硬质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的交通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和系统开发,并对该系统规划信息管理功能进行了设计。该系统的功能已在上海宝山工业园区建立的交通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其运营过程中路面严重失养、养护资金分配不当、路面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高速公路(专营)公司逐渐将目光投向路面管理系统,以求对其所管辖的高速公路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广韶高速公路路面决策支持系统正是路面管理系统用于高速公路专营公司的一次新尝试。文章对广韶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软件开发过程和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前铂(Pt)及其合金仍是氢燃料电池首选催化剂,但是Pt高价格、低储量及循环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阻碍了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因此发展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非Pt催化剂和低Pt催化剂是实现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关键。本文围绕燃料电池催化开发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成本、稳定性和毒化问题,回顾了近年来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分别在提高阳极催化剂活性、降低阴极催化剂成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以及颗粒尺寸等对催化活性、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针对燃料电池催化剂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应基于原位观测和表征技术加强对碱性氢氧化机理的研究,同时开发高温制备小尺寸高有序度的有序铂合金阴极催化剂的方法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初生硅和AlSiMnFe金属间化合物是造成铝合金压铸件中硬质点区域的主要因素 ,常规钠盐变质不能细化初生硅和Fe相 ,含有一定比例La ,Ce ,Pr ,Nd和Yb的特殊配制的稀土合金不仅能细化共晶硅 ,而且能细化初生硅并改善Fe相形貌。其中初生硅可细化到小于 10 μm ,因此能有效消除铝合金压铸件中的硬质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inhibition of Ce conversion films on A1 2024-T3 alloy, scanning microreference electrode technique (SMRE) is used to probe the potential map on A1 2024-T3 in CeC13 solution, the localized corrosion of A1 alloy decreases with immersion time and disappears finally, which results from the competition of Cl^- aggression and Ce^3 inhibition on alloy surface. The results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ndicate that the Ce conversion films consist of Al2O3, CeO2 and Ce2O3 (Ce(OH)3), and CeO2/Ce2O3 ratio decreases with the immersion time. When a critical pH for Ce(OH)3 formation was reached, Ce(OH)3 will precipitate on the micro cathodic area on alloy surface. Consequently, H2O2, the product of the catholic reaction will oxidize a part of Ce(OH)3 to CeO2, which appears a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for Al allo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