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经验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难以保证混凝土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需求.提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计算改进方法,在充分分析全计算设计法中影响因子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针对低温等特殊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制备的性能控制.综合分析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中包含的影响因子,挑选混凝土成分比例以及添加剂相关的6个影响因子,考虑混凝土坍落度、强度、单位立方米造价等3方面性能,进行正交试验,量化各影响因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依据选择的敏感参数及取值,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匀质试验,验证所提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可用性.结果表明: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子,而减水剂掺量是混凝土坍落度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七芯光纤(seven-core fiber, SCF)的迈克尔逊干涉型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 SMF)和SCF熔锥构成,当光由SMF进入SCF时,由于光纤直径的急剧变小,在光纤细锥区域会激发出SCF中的高阶模,这些高阶模与纤芯基模经SCF端面反射后,再次回到细锥区域时发生干涉,并经由SMF输出。制作了不同长度SCF的传感器样品,并分别进行了温度传感实验研究。温度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20—160℃温度范围内,长度为47 mm的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为0.127 4 nm/℃,拟合线性系数为0.998 3,温度测量分辨率为0.007 8℃,稳定性实验测得传感器的测量标准偏差为0.289 6℃。该温度传感器结构紧凑、易于制作、成本低廉、灵敏度高且测量范围大,在温度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能消除底水锥进的新型双层完井技术的设计、施工及效果。在油水界面之上采油的同时,在油水界面以下采水。应用了数学模拟方法确定射孔的位置和采油、采水速度以防止水锥。该方法目前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北部的NeboHemphil油田实施。已有两口井成功应用了该技术,并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总结出游梁式抽油机工效不高的主要原因 ,介绍了OAOBuzulukTyzhmash公司推出的UGD -4型长冲程抽油机的控制系统、工作循环系统及主要技术参数 ,指出UGD - 4型抽油机的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5.
Tank  WJ  赵力国 《国外油田工程》1997,13(12):11-13
德克萨斯州Pecos县Yates油田已完钻100多口短半径水平井,为高裂缝油藏提供了有效、成熟的完井技术和低廉的完井成本。本文叙述了对该钻井系统的优化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导向套管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证明套管钻井技术是一种降低钻井成本、减少钻井事故的有效手段。目前,套管钻井所钻的主要是直井,但是直井钻进中使用套管钻井技术所带来的效益正在不断增加人们将套管钻井技术应用于定向井的兴趣。导向套管钻井系统在实践中已经充分证明使用5~13in的套管进行套管导向钻井技术是可行的。为了取代用钻杆钻进的常规定向工具,该系统使用了一种能够定位在套管柱底部的可回收式钢丝绳导向钻井总成。这种钻具已经能够钻至大于90°的井斜,并且能够从直井到水平井的各种井型中回收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套管钻井是一种有效的钻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钻井系统是由地面和井下两部分装置组成 ,用常规套管代替钻杆 ,钻进和下套管作业同时完成。通过套管将液压能和机械能传递到套管下端短节内的可回收式钻具组合。套管和钻杆一样旋转 ,泥浆从套管内径进入井底 ,从环空返回地面。先导试验表明 ,套管钻井技术利用常规套管钻井代替钻杆钻井 ,大大地减少了钻井成本 ,提高了完井速度 ,且套管钻井更加安全 ,节省了更换钻头的起下钻时间。套管钻井较常规钻井可以提高钻速 30 % ,代表了钻井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Ottes.  S  赵力国 《国外油田工程》2000,16(2):22-23
本文论述了一种基于定量风险分析原理的井眼稳定分析方法。用限制状态函数将经典的理论模型预测井壁破坏与操作过程引起的破坏结合起来。定量风险分析随机的输入数据考虑了模型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 ,是由全三维井壁稳定模型给出的其结果可以根据钻井液密度来确定成功率。本文还结合了现场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用传统造斜器进行开窗的窗口形状类似“倒水滴”形 ,窗口全宽部分的比例小 ,影响了后续钻井工具和完井工具的下入。例如 ,7in套管的窗口长为 10ft,而窗口全宽部分的长度仅为 2ft。本文叙述了一种特殊结构的造斜器和开窗工具 ,其开出的窗口全宽部分的长度与窗口总长的比例可达85 % ,为后续钻井工具和完井工具的下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试验表明 :7in套管的窗口长为 9 8ft时 ,采用该技术所达到的窗口全宽部分的长度为 7 5ft (窗口宽 6 0 0in) ;9 in套管的窗口长为 16 83ft时 ,采用该技术所达到的窗口全宽部分的长度为 14 5 0ft (窗口宽 8 5 0in)。该造斜器可以方便地调整以改变窗口全宽部分的长度 ,并且在开窗时不必钻鼠洞。加长窗口全宽部分的长度有以下优点 :①顺利地通过窗口下入钻井工具和完井工具 ;②对短半径水平井的侧钻非常理想 ;③在硬地层侧钻时不必钻鼠洞 ;④可以对窗口深度的计算误差进行弥补 ;⑤窗口形状对称平整。本文详细叙述了该造斜器和开窗工具的试验、试验结果、窗口形状 ,并对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采用常规造斜器及铣具进行套管开窗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特殊结构的造斜器和开窗工具的设计结构的特点,台架试验和现场试验表明,新型开窗工具开出的窗口全宽部分长度与窗口总长的比例可达85%,窗口形状连续且对称平整,有利于后续作业工具的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