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大跨多层混凝土台口梁高支撑施工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多层混凝土结构高支撑施工中,分批浇筑的混凝土改变了高支撑体系的整体结构性质,将对高支撑和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对某大跨、多层混凝土台口梁高支撑进行了施工期应变实测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将施工期台口梁的混凝土结构和高支撑钢结构看作整体得出的应力结果会高于单纯采用高支撑钢结构的结果,考虑组合结构的影响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而考虑台口梁混凝土分批硬化的时变性能可优化高支撑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论述异号弯矩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内力重分布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该从高校教育的职能、人力资本理论、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WTO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客观基础。指出高等教育产业化是新形势下实现高等教育最佳效率的理想模式和基本方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轻钢结构——无比轻钢龙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比轻钢龙骨体系简称无比钢,其技术来源于加拿大,是一种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具有很多优点。把无比钢技术引进到中国,用于低、多层建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对无比钢组成部分——桁架梁、墙体及楼板的做法及特点、国内所做的各项试验及理论研究进行详细介绍,提出今后进一步推广无比钢技术要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8片轻钢骨架-覆面竹、木质结构板材墙体与2片无覆面板墙体的抗侧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轻钢骨架-覆面结构板材组合墙体具有较高的抗侧承载能力,覆面结构板材通过自攻螺钉与骨架的连接在受力中还表现出较好的吸能性,该类墙体是一种由轻钢骨架和覆面结构板材协同受力工作的组合墙体,其概念更为全面地表述出此类墙体的受力特性。所做试验分析为新型轻钢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混凝土补偿收缩原理的基础上 ,对实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设计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 ,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无缝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蔡江勇 《四川建筑》2001,21(3):53-54
深厚软土是工程事故多发区,尤其是下卧硬土(岩)层面呈较大倾角的时候。较为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刚性桩穿越软土层并确保桩端嵌入硬土(岩)层一定深度,以防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失稳。当深厚软土上建造的仅是多层房层,下卧硬土层面倾角并不很大时,采用造价相对低廉很多的软基处理方法,往往成为首选方案。但是,相应的理论计算所得到的不均匀沉降值产不十分可靠,这地,可通过预设锚杆静压桩以备对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进行调整,可做到既安全又经济。  相似文献   
8.
蔡江勇  王克显 《工程力学》1998,(A02):773-777
由于工艺流程的需要和设备布置的要求,高层工业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竖向活载作用占的比重大,冲击振动,温度,腐蚀等特殊作用复杂多变等,本文应用SAP91结构分析软件,对高层组合筒体工业建筑结构进行了局部竖向协同有限元分析计算,通过计算指出了筒体屋面为分担楼面重载而设置的钢联杆的精确计算方法,为工程结构设计中带联杆的楼怪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选取三榀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型钢配置形式的框架,采用增量时程分析和易损性分析方法,得到三榀框架在高烈度区三种设防水准的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各性态水平界限值的概率。同时对比了PGA和S_a(T_1,ξ)两个地震动强度参数评估该结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以S_a(T_1,ξ)作为该结构的地震强度参数比PGA更有效;以相同轴压比为条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空腹式中框架抗震能力最强、实腹式中框架次之、实腹式边框架最弱。在8度区,三榀框架满足我国规范提出的"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概率较高,但满足"小震不坏"概率较低。而9度区,三榀框架保持满足三设防水准的要求概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新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Websteel轻钢龙骨结构体系进行了足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以了解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试验模型为2层、足尺的原型结构房屋,通过振动台试验,对其动力特性以及结构在不同输入地震波激励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为该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相关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