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州市白云区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位于广花复式向斜盆地,岩溶发育强烈,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基于地质钻探、文献调研、归纳统计等方法,系统查明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了场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岩溶发育机理,并探讨了钻孔密度和深度对岩溶见洞率的影响,对岩溶地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表明:场区岩溶发育影响控制因素主要有5类,其中具有强渗透性土体和岩面接触的覆盖层地形地貌、具有软弱界面的节理裂隙形成渗流通道的灰岩组合、不均匀的浅表水和深层地下水条件、纵横交错的褶皱裂隙与优势地质构造面、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溶洞深埋溶蚀,均为促进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结合详细勘察(岩溶率28.2%)和超前钻勘察(岩溶率29.4%)分析,2号场区岩溶发育等级为中等发育,岩溶率随钻孔深度增加而增加,平面发育具有极其不均匀性,天然状态下岩溶地基总体处于稳定状态,适宜兴建高层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SMW搅拌桩基坑止水帷幕存在遇硬夹层易变形或难穿透、垂直精度差、搅拌盲区大等问题,特别是复杂地层情况下,其止水效果难以保证。为解决传统的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SM双轮铣搅拌墙的工艺及设备,对比分析了其与传统SMW搅拌桩、TRD工法桩的优缺点。结果表明:CSM工法设备具有强大的铣切搅拌能力,可实现良好的止水施工效果,特别是对沿海地区软下硬地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多回500kV海底电缆交越登陆的安全控制是海底工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海缆登陆研究仍主要是参照陆地管线埋设,尚不足以满足工程实际。依托某多回500kV交流跨海输变电工程,通过分析海缆登陆工况与海岸地质条件,研究了海岸道路建设期与运行期对下穿海缆安全的影响状况,阐明了安全影响产生的条件,提出了以大跨度梁为主的隔离保护措施和以电缆沟为主的消能保护措施,为类似登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华南巨厚层红层软岩边坡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致灾的问题,采用相似理论,通过制备可表征软岩遇水软化特性的相似材料,构建巨厚层红层软岩边坡相似模型,研究其在中小雨(雨强Id<25 mm)、大雨(25 mm≤Id< 50 mm)、暴雨(50 mm≤Id<100 mm)等降雨模式下的灾变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1) 该类型边坡的变形破坏受降雨模式的影响较大,大雨和暴雨等强降雨条件下边坡岩体逐渐崩解软化,在坡脚处首先达到饱和,产生初始裂缝,在重力及渗透力作用下,裂缝进一步扩展贯通,产生局部破坏,这样,坡脚之上的部分失去支撑,导致整个坡体产生牵引式滑坡。(2) 降雨入渗主要分为无压渗流、有压渗流与饱和渗流3个阶段,边坡表面裂缝主要出现在无压渗流阶段并在有压渗流阶段逐渐扩展贯通、在饱和渗流阶段发生破坏;降雨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累积和消散改变了边坡有效应力场的分布,从而引起其位移。(3) 临滑阶段,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比位移、位移变化速率等参数对边坡的破坏响应更敏感,因此提出基于应力监测的边坡灾变过程安全预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结合位于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市内的援白俄罗斯国家足球体育场项目,研究基于长螺旋锚桩平台反力装置加载系统的基桩静载试验。为确保试验研究数据准确,基于地质钻探、文献调研、归纳统计等方法,系统查明了项目所在场地岩土地层地质特征,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得到设计最终采用的单桩承载力并验证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并进行破坏性试验,以确定桩基最终承载力,为类似工程单桩静载试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调查岩溶区的地质特征,总结岩溶发育机制,对岩溶区桩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岩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概况、岩溶空间分布等特征,总结岩溶发育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岩石中可溶性矿物含量越高,晶粒越细,溶解度越大,原生孔隙度越高,越有利于岩溶发育。(2)地下水的径流方向和径流强度决定了岩溶管道的发育方向和发育规模;地形坡度和岩溶地下水水力坡度小时,岩溶发育以平面向延伸为主,反之以垂直延伸为主。(3)在断裂交汇部位,岩石破碎程度较高,岩溶发育程度较高;褶皱轴部和倾伏、扬起端,断层或裂隙较为富集,有利于岩溶发育;在褶皱区岩溶多具沿褶皱走向发育的特点,其轴部岩溶更发育;向斜核部较背斜核部岩溶发育,核部构造较两翼发育。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勘察智能信息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岩土勘察技术研究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在岩土工程勘察智能化技术及信息化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通过介绍勘察技术信息化研究进展,结合目前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特点,总结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勘察行业的技术痛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勘察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钻跟管桩(DPC桩)是一种新型的非挤土管桩基础,在钻进-成孔-沉桩的过程中桩侧塌孔会影响桩侧注浆液的流动路径和注浆效果,最终影响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开展了DPC桩桩侧塌孔条件下的注浆及静载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塌孔对DPC桩承载性能、荷载传递特性、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定量表征了注浆体的三维几何尺寸和空间点位信息,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