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晓岚 《现代城市研究》2002,17(3):52-56,61
揭示了城市环境的基本性质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城市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指出城市环境建设不公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城市化的特点.问题.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状态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逐渐从种值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养殖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使乡镇企业应运而生和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进程。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强。中国的住宅问题和住宅建设的战略选择具有世界意义。 改革开放为我国住宅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1979年至1993年,全国新建城镇住宅20.25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3.6平方米提高到7.5平方米;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有4000多个;全国农村新建住宅93亿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0.7平方米提高到21.4平方米。据联合国有关资料,这一期间无论是住房建成数,还是人均居住面积增长量,我国均居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有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即农村城市化道路 ,区域城市化道路 ,新城市化道路 ,城市现代化道路。关于城市化进度 ,有两种思路可供参考。一是“二步走” ,二是“同时推进”。“二步走”的思路是指优先发展大中城市 ,优先发展沿海发达城市 ,然后 ,再利用大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来带动整个农村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同时推进”是指一方面加速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和调整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功能结构 ,另一方面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使乡镇企业相对集中 ,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将有发展前途的县城和小城镇发展成为中…  相似文献   
5.
试论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界定了城市的本质定义,并将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大意义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人在城市中的主体作用;消除城市异化现象;为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为满足人的终生需要提供外部条件;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认识城市本质的方法之一是比较和评价各国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现状。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城市建构的基本理念 生态城市的本质是人类社会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天人合一的人工文化环境.生态城市的本质包括了人和自然两个基本要素,人和自然不可分割,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出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关于将大连建成国际性城市若干问题的探讨纪晓岚提要:90年代以来,大连市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大连市经济上新台阶规划纲要》曾对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本文在此结合大连的实际,讨论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概念、国际性城市的发展阶段、建...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的需要结构与城市环境设计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与互动,应根据人的生命阶段需要,人的感官需要,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来设计城市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的需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现有的城市环境还满足不了人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束缚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一些危害或不良后果.探讨人的需要结构与城市环境对应关系的目的,正是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使城市的环境向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国外城市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去年7月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云集了我国长期从事国外城市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部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领导同志。就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国际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管理、历史名城改造、国内外旅游城市的规划与设计等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1.关于国际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关于国际性城市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我国大约有40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在概念的使用上也较为混乱,提…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为解决生产布局和人口分布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种类型的届民点体系。本文对形成居民点体系的前提条件;居民在体系的特征、类型和规模做了较明确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