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全寿命费用对隔震建筑和传统抗震建筑进行经济性分析,对初始造价、检查维护费和失效损失费列出了费用差异较大的指标,并给出计算公式,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做了定性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建筑比传统抗震建筑更经济,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在实际工程中有效应用加固软土地基,在松花江漫滩地区进行了真空井点降水联合方法试验研究.采用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并结合观测得到的数据,对真空井点降水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及加固有效深度、有效应力的变化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砂井中的孔隙水压力下降速度较快,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下降则缓慢.地下水位的降低程度对真空降水预压方法加固效果有很大影响,"水封"作用不利于土体固结.通过真空预压和降水预压,不仅提高地基的固结速度和固结程度,且能提高边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在松花江沿岸地区或类似工程场地条件下应用真空降水预压方法加固地基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无粘结预应力筋等效荷载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脱离体的方法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等效荷载的定义、荷载数值的确定、等效荷载的特性进行了讨论,并据此分析了预应力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涉及的若干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4.
曲径  王海飙  马涛 《山西建筑》2014,(14):19-22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理论,为项目中使用的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社会效益评价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市场调查以及判断矩阵分析等方法采集和分析数据,同时探讨了加入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后项目的优越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多桩型复合地基首次应用在寒区工程中,采用短桩来加固浅部土层,提高地基承载力;采用长桩来控制建筑物沉降的设计理念。通过在工程中的试验及测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并减少了工后沉降,节省了工程造价。为多桩型复合地基在寒区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6层适量注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配筋砌体结构模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分析模型结构的位移反应、最大层间位移角及裂缝发生、发展规律等,研究其在7度构造措施条件下的结构破坏形态、屈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配筋砌体模型结构在地震动下的整体变形仍以剪切变形为主;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作用非常明显,结构在中强地震作用下抗疲劳破坏能力较强,完全能够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在7度区"大震不倒"的要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也具有相当的抗震能力,且层数和房屋高度都可适当提高。结构在严重破坏时,形成以门洞"连梁"为塑性铰且类似于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型总体屈服机制。作构件细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压、剪、弯的共同作用,确保构件的强度和延性,避免结构形成层间屈服机制和发生局部破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岩巷锚喷支护监测技术,以及巷道深部围岩位移、顶板离层、锚杆受力等监测技术在岩巷锚喷支护中的应用情况和取得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工程项目评价结构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结合工程项目评价实际,构造了包含知识维、主体维和类型维的工程项目评价三维结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飙  杨海旭  张华 《建筑技术》2010,41(3):257-260
某电子大厦基坑工程施工中,按设计设置基坑观测点,确定监测警戒值,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和毗邻建筑物倾斜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有效地发出基坑施工安全预警。分析结果为实现深基坑工程施工信息化,保证施工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层适量注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配筋砌体结构模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分析结构体系的结构动力特性、加速度放大反应、最大层间位移角等,研究其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构造措施条件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屈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配筋砌体模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变形仍以剪切变形为主;在输入不同地震波、不同峰值加速度时,结构横向所能承受的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平均值比纵向要高,横向变形大于纵向变形,说明结构纵向抗震能力要强于横向;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作用明显,结构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抗破坏能力较强,能够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在7度区“大震不倒”的要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也具有相当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