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从连续稳定运行的AAO污水处理系统曝气池污泥中分离筛选出4株聚磷菌(编号为P1,P2,P3,P4)进行吸放磷实验。结果表明:4株聚磷菌具有较强的去除污水中磷酸盐的能力,均表现出明显的厌氧释放磷、好氧吸收磷的特征,其中P1细菌的吸放磷特征最为显著,对废水磷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75.51%,P2、P3、P4对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77%、47.26%、30.19%。通过对4株细菌的16S r 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鉴定出P1、P2、P3、P4分别属于微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塚村氏菌属、塚村氏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2.
HA-A/A-MCO工艺具有强化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功能,当进水磷浓度为8~12mg/L时,出水磷浓度均值仅为0.44 mg/L,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聚磷菌有效释磷1 mg即拥有2.8 mg的吸磷能力,具有很强的超量吸磷潜能,但系统采用外排厌氧富磷污水除磷的方式,磷已先于好氧吸收过程被去除,降低了对聚磷菌超量吸磷能力的要求。采用细菌纯培养法从系统中分离出5株具有典型吸放磷特性的聚磷菌,对其进行16S rDNA扩增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Acinetobacter sp.和Lampropedia sp.等菌种在厌氧释磷过程中占主要优势;Devosia sp.和Bdellovibrio sp.等菌种集中出现在好氧池,是系统好氧吸磷过程的优势菌群;在缺氧池能检测到尚未被培养研究的Uncultured Bacterium等菌群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富集驯化获得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的苯酚降解菌群PDBC-1,对菌群降解苯酚的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球菌属细菌是该菌群中的优势菌种。在初始苯酚质量浓度低于1 200mg/L时,菌群能够在72 h内完全降解苯酚,但在更高苯酚浓度下,苯酚对菌群生长造成明显抑制,苯酚降解能力显著下降。该菌群降解苯酚的适宜盐度为0~5%,温度为25~40℃,pH为7.0~8.0。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自建成运行以来,澎溪河流域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在2014年4-7月易发生水华的春夏时期进行,对澎溪河流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水华发生时,水环境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水质状况恶化,藻细胞密度急剧升高,藻细胞密度最高达到1176×104cells/L,水华藻种为角甲藻和铜绿微囊藻,藻种种类单一,藻类多样性显著变低。空间分布上,藻细胞密度从上游向下游呈增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藻细胞密度与TN、TP呈显著正相关,藻类大量增殖爆发与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具有重要联系,澎溪河流域水华问题的防治有赖于对流域内营养盐排放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作淹水厌氧培养,研究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对吸附于土壤中的外源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Eh降低,土壤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紫色土CEC含量增加到17.53cmol·kg-1,黄壤为27.94 cmol·kg-1.黄壤Fe(Ⅱ)增加趋势明显,Fe(Ⅱ)含量达到3 156.30 mg· kg-1,紫色土为446.56 mg·kg-1.外源Cd进入水土体系后,快速被土壤吸附,至培养结束,99.9%以上Cd被土壤吸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与外源Cd在土壤中的形态稳定性具有直接联系,外源Cd被吸附后逐渐达到形态上的稳定,部分Cd由形态稳定性最差的可交换态向更稳定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变.紫色土中可交换态Cd从5.87 mg·kg-1降低至4.56 mg·kg-1,含量降低22.34%,黄壤从2.87 nmg·kg-1降低至1.02 mg· kg-1,含量降低64.30%,外源Cd在黄壤中形态稳定性好于紫色土.  相似文献   
6.
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履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染色跟踪观察了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过程,并通过草履虫与铜绿微囊藻的混合培养,研究了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系统中铜绿微囊藻的光密度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线性下降,且草履虫加入的数量越多,藻光密度下降的程度就越大;进一步分析表明,草履虫的除藻能力与草履虫投加密度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957 4;当草履虫密度为30个/mL时,单位草履虫对铜绿微囊藻的吞噬能力最强,每天可以吞噬113个藻细胞,由此引起叶绿素的下降量为0.61μg.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土壤淹水对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作淹水厌氧培养,研究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对吸附于土壤中的外源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Eh降低,土壤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紫色土CEC含量增加到1753 cmol·kg -1,黄壤为2794 cmol·kg -1。黄壤Fe(II)增加趋势明显,Fe(II)含量达到3 15630 mg·kg -1,紫色土为44656 mg·kg -1。外源Cd进入水土体系后,快速被土壤吸附,至培养结束,999%以上  相似文献   
8.
好氧反硝化菌筛选及强化OGO反应器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现象的OGO反应器中分离出三株好氧反硝化菌(分别命名为T3、T6、T7),经测定其革兰氏染色皆为阳性且均为杆状。通过分析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同源性比较,确定T3、T7为赤红红球菌属,T6为戈登氏菌属。菌株在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将其按比例混合扩大培养后以5%的接种量投放于OGO反应器中,检测了菌株强化后反应器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包埋菌泥投放较菌泥直接投放的处理效果好,经其强化后OGO反应器对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8%、90.18%、78.92%,比强化前分别提高了4.21%、6.43%、4.61%,且反应器出水中的NOx--N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在N2覆盖下进行淹水恒温(25℃)厌氧培养,对土壤淹水铁异化还原及其对铁形态转变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黄壤Fe(Ⅱ)增加趋势明显,Fe(Ⅱ)含量达到3 495.21 mg/kg,紫色土为536.44 mg/kg,而无菌对照土壤Fe(Ⅱ)含量无增加趋势,证实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是受微生物活动驱动.土壤铁从Res-Fe向Oxide-Fe活化,同时土壤Fe(Ⅱ)的含量与Oxide-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铁形态的改变是受铁的异化还原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