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1.
根据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结合人工快渗处理工艺的特点,将人工快渗处理工艺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回用处理.应用情况表明,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采用CRI系统不仅使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将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于绿化、景观、冲厕等,为节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工快渗处理牛湖河水的实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改善观澜河水质兴建了牛湖河污染治理工程,采用人工快渗处理工艺。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处理出水可回用作景观和绿化用水。  相似文献   
3.
潘彩萍  张光明  王波 《净水技术》2006,25(6):31-33,50
研究了超声波对不同藻类的即时去除,证明超声波可以安全、高效地去除藻类。5min的超声处理后,藻液的颜色明显从绿变黄,吸光值下降。80kHz超声作用9min即可降低铜绿微囊藻细胞浓度25%左右,并且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速率常数为0.03006/min。在80kHz的频率下,超声处理的最佳功率为80w,最适宜温度为24-33℃。在输入总能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处理频次,更有利于藻的即时去除。超声频率越接近藻的固有频率,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坪山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水质达标为目的,采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上洋污水处理厂尾水并回补于河道,在河道两侧建设了深圳市最大规模的人工湿地(旱季处理规模为12. 65×10~4m^3/d,雨季规模为16. 55×10~4m^3/d)。采用蚝壳、沸石、粗砂等混合材料作为湿地填料,美人蕉、蜘蛛兰等兼具水处理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土著植物作为湿地植物。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湿地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对坪山河干流的水质保障和景观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该工程是污水处理厂厂外提标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辐照抑制蓝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发生蓝藻水华,从紫外光的生物效应出发提出了利用紫外光辐照抑藻的思路,并考察了辐照时间、紫外光强度以及在蓝藻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紫外光辐照等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用强度为0.52mW/cm^2的紫外光辐照3~5min能够很好地抑制蓝藻的生长,是经济、有效的紫外光辐照剂量;紫外光辐照明显破坏了藻细胞的结构,抑制了叶绿素a的合成,从而导致蓝藻的生长被大大抑制。  相似文献   
6.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在传统的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R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阐述了其定义、发展背景、运行方式、作用机理、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指出CRI系统对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雷  刘萍  黄鹄  潘彩萍 《市政技术》2011,29(3):95-97,106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是深圳市建设生态环保工程的示范项目。它主要受纳雨水面源污染,对其进行污染负荷的缓冲。经过对雨季期间6场典型降雨的测定,从面源污染统计特征、污染过程线、径流初期效应识别等方面分析和讨论了深圳湾红树林湿地径流排放口的总污染特征规律,有利于指导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雨季期间湿地径流排放口的COD、SS、BOD5、TN、TP普遍超出地表Ⅴ类水标准,但由于排入湿地的小沙河周边下垫面位于深南大道和锦绣中华附近,清扫频率高,绿化面积大,所以污染并不严重;经过较长时间雨水冲刷,污染物质量浓度会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