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CS系统事故分析方式主要有六种,通过这些方式大大提高了事故分析的科学性,保证了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以S1102井施工为例,介绍了塔河油田盐下井钻井工艺技术,为四级井身结构设计,对盐膏层进行专打专封.着重对该种井钻头选型、二开裸眼井段防斜、石炭系防井径扩大和盐膏层安全钻井技术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了分析,对塔河油田该种类型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ZYDC-Ⅲ型综采支架工作阻力连续记录仪和KGE30型深孔位移计对湖西煤矿首采综放面支架载荷和顶煤运移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41.9 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5.8 m,工作面来压呈现中间压力大、两端压力小的特征,支架的平均工作阻力为额定工作阻力的66.9%,支架工作阻力发挥较好.顶煤始动点在煤壁前方平均45 m左右,层位越高始动点与煤壁相距越远.顶煤的运移速率随者工作面的推进逐渐加快,在基点距工作面8 m范围内表现明显.上位顶煤位移量大于下位顶煤,且与工作面距离越近,上下层位位移量之差越大,在加速移动区这一差别明显增加.观测期间顶煤位移量最大为65 mm,最小为18 mm,总位移量为38 mm,顶煤冒放性较好.观测结果可为其他工作面和类似条件综放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核心控制单元基于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电液伺服驱动连铸结晶器的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采用PID算法,利用CAN总线实现控制器与基于LabVIEW实现的上位机实时通信监控系统。设计的控制系统将控制算法置在下位机中执行,上位机仅对结晶器进行状态量信息监测、参数修改以及开关量控制等功能。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控制器仍可遵循既定振动规律控制结晶器振动。同时,为避免参数在线修改过程中对结晶器造成的振动冲击,采用阶梯式修改方法完成参数调整。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QD-SOA)的特性,建立了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子带导带的三能级系统模型.把系统载流子的速率方程与其他文献采用的速率方程进行了对比优化.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瞬态解,并得到载流子在放大器各能级态的浓度分布,验证了量子点中能级分立特性.利用电子和空穴各自的占有几率在基态成一定的线性关系,在稳态下对速率方程求解,得出了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相关的增益特性,以及增益特性与基态电子的占有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具有很高的饱和增益和微分增益,较低的阈值电流等特性.说明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具有比其他体材料和量子阱光放大器更加优异的特性.为光放大器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相关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的要素,从普查单位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探讨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控制的方法,以期能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工作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索膜结构的Ansys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索膜结构找形可以通过提升初始状态的指定点到指定位置的方法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小弹性模量理论得到了应用 ,最后真实的材料弹性模量必须能够重新赋予结构 ,以克服目前普遍应用小弹性模量不能恢复弹性模量真实值的不足。考虑到目前有限元通用程序的广泛使用 ,着重研究了这一方法在Ansys上的实现过程 ,为使用Ansys进行索膜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DCS系统事故分析方式主要有六种,通过这些方式大大提高了事故分析的科学性,保证了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多风气候条件下悬垂线夹等金具的闭口销容易脱落,影响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以及人工补装导线侧闭口销耗时长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直线杆塔悬垂线夹地电位给销装置。该装置基于搭扣对准原理、杠杆原理以及塑性形变原理,通过固定销子的抓手,将中间部位设计为可旋转90°的操作轴,将销子固定在前爪,克服了传统给销装置无法将开口销的开口角度调整至60°的难题,实现了地电位多角度作业,从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带电补装导线侧缺失闭口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顺北油气田油藏深度7 300~8 600 m,井底温度160~210 ℃,钻井作业定向仪器故障频繁。高温环境下MWD仪器测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仪器自身因素(脉冲及探管)及外部施工环境因素(振动、操作、腐蚀等),而后者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进行改善。为提高仪器测量可靠性和定向轨迹控制时效,从振动、抗温、操作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仪器信号质量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技术措施。研究及应用证明,通过优化动力钻具尺寸、定向剖面、脉冲发生器间隙值、排量等工艺技术,可以利用合适的工艺措施提高高温MWD测量可靠性,有效降低特深定向/水平井仪器故障率,提高特深水平井轨迹控制效果。SHB1-4HCH等井应用上述工艺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实用性,为同类区块的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