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南瑞SSJ-3000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特点,该监控运行稳定可靠,完成了各种运行工况的任务要求,能适应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启停频繁、工况复杂的特点,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电站的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线性特征的驱替曲线都不再适用于特高含水期油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综合含水率和采出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方程式,可直接描述特高含水期油藏宏观开发指标变化规律或驱替特征。结果表明:不管油藏曾经历的开采历史是否存在水驱井网加密、聚合物驱等重大调整措施,只要油藏在特高含水期处于相对平稳的开发状态,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率呈非线性关系。所提非线性关系得到了水驱油藏概念模型模拟结果的验证,已用于含聚驱历史真实油藏开发后期的指标分析。对于陆相大型油田的部分开采单元及其整体,该关系在特高含水期大部分呈现出90%以上的符合率,由此得到了值得油田中长期规划参考的含水上升率、递减率、采收率等开发指标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北三区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纯油区内。该区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各层系间含水差异越来越小,注水低效无效循环越来越严重,过渡带开发效果有待提高。虽然厚油层综合含水高,但剩余油储量大,为下一步的重点挖潜目标,厚油层砂体中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所占比重最大。针对高弯曲分流河道,以北三区西部SⅡ1+2b层为例,建立厚油层储层建筑结构(构型)的分布模式,研制储层建筑结构、三维建模及数值模拟的地质解剖、预测和建模数模技术,深化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为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传统调驱方式能够驱替并封堵高渗透层,有效动用中渗透层,而无法实现对低渗透层的有效动用,且高地层压力影响调驱剂注入量和开发效果。针对这些问题,以中低渗透油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弱凝胶与水交替注入实验研究,揭示周期性深部调驱机理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性深部调驱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调驱方式效果,与1号岩心(整体注入)相比,2号岩心(2个轮次)采收率增幅为3.6%,3号岩心(3个轮次)采收率增幅为5.3%;随着注入轮次的增加,采收率增加;周期性深部调驱方式可在有效动用中高渗透层的基础上,提高低渗透层的采收率。矿场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个轮次凝胶深部调驱试验,试验区累积增油量为1.53×104 t,采收率提高1.66%,周期性弱凝胶深部调驱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提高中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优化肉桂多糖的提取效果,并检测其抗氧化活性。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苯酚合并硫酸法测定肉桂多糖得率,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并测定肉桂多糖的DPPH清除率。结果表明,对肉桂多糖得率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肉桂多糖的最优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提取温80℃,提取时间2 h。同时,在该条件下提取的肉桂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好。该工艺简单、经济和安全,肉桂多糖得率高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新建T4航站楼及交通中心工程的桩基及围护施工为背景,提出并介绍了一种可周转使用电动液压伸缩杆吊筋装置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通过应用该装置,从节约环保的角度很好地解决了材料一次性投入导致施工成本显著增加的问题,同时为后续工程桩基施工时材料的把控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显著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随着区块采出程度的日益提高,剩余油高度分散,水淹普遍,层间矛盾较为突出,水驱效果变差。目前,常规的化学调剖方法还很不完善,不能够对高渗层或大孔道深部进行封堵。以北三区西部SⅡ1+2b层为例,对深部液流转向技术进行研究,并且提出封堵水窜通道,增加中低渗透层利用率,改善水驱效果的新技术,为高含水油田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固体硼碳共渗及复合渗技术工艺参数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共渗方面对12Cr13钢进行不同硼碳比例的固体硼碳共渗热处理;复合渗方面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先进行固体渗碳,然后再进行渗硼处理,得出最优的复合渗参数。对最优参数下的共渗及复合渗12Cr13马氏体不锈钢试样进行显微硬度、XRD物相结构、电化学下耐腐蚀和摩擦磨损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渗温度950℃、共渗6 h条件下,硼碳共渗最优渗剂硼碳比为6∶4;化学渗6 h条件下,硼碳复合渗最优参数为950℃渗碳,950℃渗硼;硼碳共渗和复合渗试件经过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后,表层组织硬度最高可达1 507.3 HV0.98 N,心部硬度为420.6 HV0.98 N,最优参数下硼碳共渗及复合渗渗层厚度分别为976μm和1 125μm;电化学测试表明硼碳共渗和硼碳复合渗处理后材料的耐蚀性有所提高,共渗腐蚀电位为-0.578 V,复合渗为-0.582 V。磨损试验显示硼碳共渗和硼碳复合渗后经化学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