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国际水泥与混凝土学术会议,于1985年5月14~1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目的是:增进我国水泥与混凝土科学工作者和国际水泥与混凝土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参加会议的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从事水泥与混凝土科学研究的教授、专家、学者和工程师215人(其中国外代表74人)。国家建材局林汉雄局长、王燕谋副局长,中国硅酸盐学会丁原副理事长、徐卓然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以及国内水泥与混凝土界知名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报告141篇(我国提交77  相似文献   
2.
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廿四日至廿八日在广西柳州市召开了第三届水泥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水泥科研、设计、大专院校、情报出版、生产、建筑工程及管理部门共97个单位,代表202人。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专家出席了年会。近年来,我国水泥生产,无论是产量、品种和质量,还是生产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方面,均有很大发展。八六年水泥产量达1.6亿吨,居世界首位;经常生产的水泥品种有30余种;七、八十年代的先进技术窑外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用于粘接GBH—1型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大型陶瓷真空室胶粘剂的真空性能,对密封1#胶、420#胶膜、212#胶及改性DW—3胶进行了常温真空出气率测定,并对出气成份进行了质谱分析.本文介绍测试分析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4.
三、粉煤灰低比重油井水泥的水化及其水化产物75℃油井水泥的水化图1示出了由江南熟料和石膏组成的75℃油井水泥,分别在45~200℃水热条件下水化二天的差热分析曲线和 x射线分析曲线。由图1-1看出,当75℃油井水泥在温度低于120℃的水热条件下水化时,在其差热曲线上有三个特征峰。第一个(125℃)系水化硫铝酸钙和水化硅酸钙—C_2SH_2脱水的热效应,后者(525和750℃)则分别为 Ca(OH)_2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在油气井固井过程中,为了将套管内的泥浆有效地替出,水泥浆应比泥浆具有较高构比重。但是,水泥浆与泥浆的比重差(0.2~0.6)会产生显著的液柱压力,而造成地层的水力压裂,发生水泥浆的漏失。当固深井、超深井遇到多孔、缝隙以及熔洞地层时,漏失现象将特别严重,从而使管外环隙的水泥浆不能上返到设计高度,甚至可能引起循环中断使固井  相似文献   
6.
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一九八○年学术年会于十月廿九日至十一月三日在安徽黄山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从事水泥专业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等九十一个单位的代表162人。会议任务是总结水泥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交流近年来水泥  相似文献   
7.
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一九八五年水泥与混凝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审查”会议及水泥、工艺岩石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持的“粉煤灰和西南地区废渣综合利用”学术会议于五月十一日在昆明市联合召开。参加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和西南地区废渣利用”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33篇,有21篇在会上作了介绍。交流的论文中,有粉煤灰、煤灰渣、沸腾炉渣、矿渣、磷渣、钛渣、钢渣、硫铁尾矿、磷石膏等的性能,作水泥矿化剂、混合材料及砼骨料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对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水泥的性能与品种研究较多的国家之一,许多品种已正式列为国家标准。但是,尽管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真正化为生产力的除水淬矿渣外其余的成绩并不显著。这里除技术问题外,还有管理问题以及对工业废渣利用的经济政策问  相似文献   
9.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采用低比重油井水泥固井,不但能增加水泥浆返高并避免水泥浆漏失,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护油气层,特别是渗透性差的低压油气层,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增加造浆量)。这对提高固井质量以及改善油井生产均有良好的效果。一、粉煤灰低比重油井水泥的配制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由混合粉磨法、分开粉磨法配制的粉煤灰掺量不同的粉煤灰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翌年十一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水泥专业学术会议,提交大会的有关水泥品种、基础理论、窑磨新技术、测试方法,以及水泥制品及应用等方面的论文报告共34篇。一九六三年三月在汉口召开了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学术会议,论文16篇。会议联系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