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徽州古村落及其水口园林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宗氏族谱、方志等记载的历史上相关风水选址活动的探究,结合大量的实例参照与图例的比对,对其村落格局、水系、人文景观等文化积淀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针对村落水流出口且被视为村落门户和灵魂的“水口”,对其景观建构、功能特性、文化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势头,试图从中发现可供我国当前乡村景观格局借鉴的传统“天人合融”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传统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及发展模式一直处于以农耕文化为构架的自囿、原生的乡土风貌框架中,有着该特质独有的魅力,以解读我国古代农业典籍文献及相关咏农诗文的视角入手,从农耕图像与古代诗文中剖析农耕文化映射下的古代农田及村舍景观。试图揭示出传统农田景观的视觉化表征及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江本砚  张纵 《中国园林》2012,(10):103-108
“神佛融合”标志着大陆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合.一方面神道教借助佛教的理论而得以宗教化,另一方面佛教通过神道教而得以进一步普及化和大众化.两者的融合直接导致了其物质载体——佛寺与神社的相互借鉴,它使奈良佛寺开始逐渐摆脱对中国佛寺的完全依赖,染上了种性的色彩,呈现出根植于本土自然观与审美观的景观特征.从神道教对佛寺影响的角度出发,以具体案例分析奈良佛寺尊重自然、富有神性的景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江本砚  张纵 《山西建筑》2010,36(26):3-4
以威海城市的规划发展史为始基,讨论了威海市的发展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层探讨了威海市在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型,分析了该市景观风貌的建设,为我国滨海中型城市的建设与城市景观风貌的建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纵 《中国园林》2003,19(4):57-60
从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与现代抽象艺术的形态演绎角度,分析了二者对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形式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我国园林设计中如何互融与借鉴的问题,提出了亟待重视园林设计的艺术性这一极为现实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明治时期的日本当代博物馆一方面吸收并融合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本土文化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寓东西方风格为一体的均衡巧致、简约纯净、涵蕴深厚的环境景观框架.试图从景观文化特质的视角,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国立科学博物馆三大国立博物馆为例,从宏观与微观2个层面,对其空间布局、东西合璧的展示环境、纪念性设施与休闲场所,特别是外部景观环境特征进行深层的分析,为国内博物馆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园林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借鉴及思考(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纵 《中国园林》2003,19(3):43-47
从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与现代抽象艺术的形态演绎角度,分析了二者对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形式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在我国园林设计中如何互融与借鉴的问题,提出了亟待重视园林设计的艺术性这一极为现实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园林与高技术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纵  钟音  陈志超 《中国园林》2004,20(6):21-28
从研究高技派现代设计的理念入手,剖析了新技术手段及新材料,在园林中的运用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提出新技术催生了现代艺术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同时,又给予园林的设计形式、施工材料应用等方面以新的活力,认为高技派追随时代这一思想的原则,同样也将使园景设计的视觉思维,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人宅园诗意景观对当今住居审美价值取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纵  赵军  梁南南 《中国园林》2007,23(2):77-81
从中国古代宅园的称谓、起源、功能等阐释入手,引征了著名南朝文豪沈约、晚明文士陆绍珩以及清代画论家笪重光的文论,通过古代文人对于宅居环境的风致特征、景观意象,特别是有关村野乡居环境形成的独有的景维、景域的状情般表述,析出诗意化自然氛围的情综意绪,以古代典籍中记载的宅园景观物态形式的描述,结合构景形式的实例佐证,试图揭示诗意“山林景观”与其涵括、涉及的中国传统生态的哲理性,具有对当代住居审美价值取向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