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在交通模式转型和街道场所复兴的背景下,剖析了我国现行道路分类体系的问题,指出了重构道路分类体系的必要性,并对更新、调整道路分类的国际实践进行了比较。进一步从道路的交通性与场所性、多模式与优先性、标准化与灵活性三个方面的关系出发,提出了"等级有主次、功能有分类、方式有优先"的三维道路分类体系和构建方法认为,这一分类体系能够克服小汽车一元主导的缺陷,为面向绿色交通和场所功能的道路设计提供一个更为平衡、综合、灵活的技术框架,以适应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改进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首先从调查分析得出城市的交通特征、路网布局存在问题;然后分析了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确定该阶段交通规划的重点及与后续分区及特殊问题规划的关系;再次,构造交通规划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对多个方案逐一分析比较,进而寻求为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完善或建设的工程项目及相应的路网;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机动车调查为基础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数的总量及在各区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为考察公共自行车使用活动的时空间特征,首先提出了基于租赁点的若干使用特征指标,界定了时长势力商、租还潮汐比、桩位周转率等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进一步利用杭州某一典型工作日的刷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细粒度、全景式地测度了所有租赁点的使用特征,并对城市各类地域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受空间布局和建成环境的影响,租赁点特征指标值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总体上形成了“圈层式”的空间分异结构,即使用量大、潮汐性弱且周转率高的租赁点集中于中心区,而使用量小、潮汐性强和周转率低的租赁点多分布于主城区边缘和外围组团;非景区租赁点的使用时长普遍小于景区,但短时长使用比例并不高,表明公共自行车接驳作用有限.最后,针对租赁点使用冷热不均、绩效水平差异大、接驳功能弱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走廊拓展作为应对大城市圈层蔓延的空间战略在规划中常被采用.以武汉为案例,通过构建目标分级传递的战略实施评估框架,以公交可达性为绩效指标,考察这一战略的实施状况及其对抑制城市蔓延增长的作用.具体方法是利用从公交IC卡获取的公交时耗数据,计算各交通小区的30min公交可达性值,以此分析武汉都市区可达性分布及相应的空间结构特征.比较发现武汉公交可达性呈现由内而外递减的趋势,即走廊地区的可达性总体低于主城区,而远郊新城又低于三环路沿线的近郊新城,说明武汉虽实现了走廊地区外延式的用地增长,但新城“反磁力”功能薄弱,对疏解主城区人口的作用尚较有限.究其原因,以快速路为支撑的外围开发和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主城区功能集聚,拉大了二者间可达性差距,使都市区圈层结构仍显著强于走廊结构.提高走廊地区公交可达性是促进空间结构模式转变的关键,武汉亟待建立以可达性为核心的空间战略评估体系,针对走廊TOD开发和可达性改善的制约因素,在都市区层面制定交通和用地协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