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端弯矩比、长细比和荷载偏心距为主要变化参数,进行了12个方钢管混凝土不等端弯矩偏压柱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长细比为40.1的试件,端弯矩比对试件破坏形态影响很大,端弯矩比为-1的试件挠曲线为S型,而端弯矩比为1的试件挠曲线为正弦半波;而对于长细比为20.6的短柱试件,端弯矩比对试件破坏形态影响不明显;长细比和偏心距越大,承载力越小;随端弯矩比β从-1~1变化,试件承载力逐渐减小。采用两种计算方法对试件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总体低于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方钢管混凝土不等端弯矩偏压柱的受力全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的试件破坏形态与荷载 变形关系曲线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3种不同端弯矩比的典型算例进行计算,从试件的变形情况、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核心混凝土纵向应力分布及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相互作用等4个方面对方钢管混凝土不等端弯矩偏压柱的工作机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端弯矩比由-1~1变化,试件的侧向挠度增大,核心混凝土承担荷载降低,试件承载力降低;所有试件的钢管均表现出良好的约束性能。  相似文献   
2.
黄宏  杨超  张安哥  陈梦成 《工业建筑》2011,41(11):120-124,109
以端弯矩比和偏心距为主要变化参数,对6根圆钢管混凝土不等端弯矩偏压柱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件都最终由于失稳而破坏,端弯矩比对构件破坏形态有很大影响;试件的端弯矩比和偏心距越大,其刚度和极限荷载越小。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圆钢管混凝土不等端弯矩偏压柱的荷载-变形全过程关系进行计算,得到的破坏形态和荷载-变形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3.
根据界限破坏状态力的平衡条件,推导了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比限值理论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简化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方钢管宽厚比和加劲肋高厚比为主要变化参数,进行了14个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荷载-变形关系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从应力-应变关系、核心混凝土和钢管的纵向应力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无肋、单肋和双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加劲肋不仅提高了核心混凝土的纵向应力,而且明显减小了钢管管壁的拉应力区范围,改善了管壁的稳定性;带肋试件的约束作用主要集中在钢管角部和加劲肋处,随着每边加劲肋数量的增加,角部约束力明显增大。图13表1参1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根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试件在双向偏压受力状态下力学性能的试验,以研究长细比、偏心距和偏心角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构件变形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长细比和偏心距越大,承载力越小;偏心角对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的影响不大。最后,采用纤维模型法编制程序,对双向偏压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朱成九  张安哥 《机械强度》2007,29(2):310-314
比较四种热处理方法下蠕墨铸铁试样的断裂韧度.试验结果表明,蠕墨铸铁的断裂韧度受不同基体组织的影响比较明显;受不同石墨形态的影响显著,与结构钢不同,蠕墨铸铁的断裂韧度随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大而增大,随石墨颗粒的长厚比增加会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应变控制条件下低周疲劳失效寿命估算的一种工程实用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多级载荷谱作用下的疲劳失效寿命,也可以用于估算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作用下的疲劳失效率寿命,计算结果与不锈钢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对在四种热处理方法下的蠕墨铸铁试样进行门槛值和裂纹扩展速率的测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体组织对蠕墨铸铁的门槛值和低速区的裂纹扩展速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门槛值随相对韧度增大而增大.不同的石墨形态对门槛值的变化影响不大,且仍然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不同载荷比下的低速区裂纹扩展速率区别较大,但随着平均载荷的升高,载荷比的影响有减小的趋势,中速区载荷比的影响较小.文中给出不同载荷比下的蠕墨铸铁门槛值和裂纹扩展速率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