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1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工业技术   807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8篇
  1966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煤矿向深部发展,矿井动力灾害既表现出冲击地压的部分特征,又表现出冒顶的部分特征。2种典型的灾害打破以往冒顶与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一种互为逆向性的认知规律,在深部高应力煤巷,特别是留顶煤巷道中出现了相互诱导、复合发生的新灾害类型。在总结山东、山西和新疆矿区典型巷道冲击致顶板(顶煤)动力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概念、机理与分类,指出复合灾害机理关键点在于揭示巷道整体系统和破碎区子系统的稳定原理及其2者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的力学模型,根据扰动响应失稳判据,提出并得到了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的临界应力Pcr、临界软化区半径ρcr和最大容许采扰应力增量σmax,厘清了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分析了煤岩冲击倾向指数K、支护强度ps、巷道半径ρ0、煤岩强度σc等对灾害发生的影响规律,同时阐明了围岩塑性软化、破碎深度随地应力增加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破碎发育巷道的动力失稳主体为弹性区、软化区与破碎区构成的不稳定系统,垮落主体为破碎区;稳定的破碎区提升了巷道冲击启动临界值,使其启动难度增大,但破碎区的发育又易引起顶煤垮落;巷道稳定支护是解决复合灾害的关键,科学合理支护既能有效调控围岩破碎防冒,又能提升冲击启动临界值。通过理论研究,揭示了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发生机理,阐明了巷道软化与破碎区及其稳控支护对深部破碎发育巷道动力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介绍ADT75型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将温度传感器、12位A/D转换器、可编程温度越限报警器和SMBus/I2C总线接口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详细描述ADT75的功能、原理及使用方法,给出该电路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实时硬件系统中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实时硬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大,系统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已成为硬件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研究了硬件系统中模块控制的方法和特点。结合MPEG2电视编码器中各功能模块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该硬件系统的模块控制方案,说明了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实现。实践证明,该方案满足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8.
可关断晶闸管简称GTO,它具有晶闸管的全部特点,如耐压高、电流大、承受浪涌能力强、造价便宜等。此外,它还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即用门极讯号既可控制其导通,又可控制其关断,这对晶闸管来说是实现不了的。众所周知,晶闸管一旦在门极讯号作用下,使其导通后,即使撤去门板讯  相似文献   
9.
李宾  张忠发 《工程力学》1996,(A02):594-597
本文论述了杆件结构多刚体-弹簧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平面弯曲情况下动力学方程的推导,文中用此方法对梁动力大变形与非线性材料的动力响应作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