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深圳电网飞速发展,配电网系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尤其是在网络结构的架构上也变得更为复杂,母线作为10kv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运行质量,而且,10kv母线也成为配电网调度的主要工作,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操作而影响到母线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变电站10kV母线事故产生原因与处理要点分析对于保障配网供电稳定性与可靠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自从计算机技术开始发展,计算机语言就被作为企业进行程序设计时所使用的语言,在C语言中指针是其精华,也是在进行C语言教学工作时的重难点.在进行计算机语言的学习过程当中,指针也是语言中的主要内容,对C语言学习过程中指针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对某槽式光热电站熔盐储罐基础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一般地基情况下熔盐储罐模型,对储罐基础在热力耦合情况下温度分布与沉降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陶粒土隔热效果突出,可作为基础隔热材料;常规基础在一般地基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沉降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基础沉降,减少高温熔盐对地基土产生...  相似文献   
4.
核废料处置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渗流会引起膨润土缓冲层水化学环境改变。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含蒙脱土的膨润土缓冲材料对放射性核素铀酰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复合物微观结构。模拟得到的复合物结构展现了铀酰与蒙脱土面的3种主要吸附模式:外球吸附、单键内球吸附、双键内球吸附。定量分析了在复杂水化学环境下3种铀酰种态与蒙脱土表面形成的复合物微观结构组成。通过计算复合物与蒙脱土表面的吸附能,发现高价阳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可以促进铀酰与缓冲材料表面形成稳定吸附。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膨润土防水毯(GCL)的抗盐性,使用聚丙烯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特性. 结果表明,膨润土颗粒与聚合物发生了良好的结合作用,改性膨润土表面出现新的亲水官能团,土颗粒分散更均匀,片层结构更清晰. 在改性剂作用下原有小孔隙被包裹和填充,改性土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 改性土在不同pH、阳离子类型和不同浓度盐溶液作用下的自由膨胀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土的膨胀性能提升显著. 渗透试验结果显示,改性土水中渗透系数由原土的10?8 m/s减少至10?9 m/s数量级,且在同浓度盐溶液中抗渗性能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的基于文物碎片形状特征的分类方法对外形受损的文物碎片准确率低下。 有浮雕或者印记的文物表面存在一些规律性的显著几何特征,提取此类特征结构可更好地描述 受损文物形状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显著几何特征的文物碎片分类方法。首先给出显著几何特征 的定义并计算代表模型表面局部区域的局部表面描述符,然后通过对局部表面描述符聚类来提 取兵马俑碎片表面的显著几何特征,最后运用EMD 方法对显著几何特征进行匹配并确定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兵马俑碎片的分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杨微  陈仁朋  康馨 《岩土工程学报》2019,41(Z1):181-184
黏土矿物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土水相互作用对土体许多宏观力学响应、物质运移和传导起重要影响。现有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即很难在物理上微观探测黏土从绝对干燥至含微量水分子的吸附过程,也很难实现黏土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过程的跟踪。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黏土矿物的水化性质及对放射性污染物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蛭石、高岭土及蒙脱土三种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晶层间距、自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吸附复合物结构等模拟测试结果对蛭石的水化性能和黏土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阐述。最后,对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方向分析法对堆垛机货台动力和强度进行了力学计算分析,与单方向分析相比,双方向分析增加了对货台的列方向受力分析,得出了工程设计中所需的重要数据,对于堆垛机的设计和选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优化溶剂法提取马铃薯皮酚类物质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研究溶剂法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马铃薯皮中酚类物质提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皮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59 min、提取温度62 ℃,马铃薯皮总酚含量可达0.620 mg/g。研究结果对马铃薯皮多酚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的基于文物碎片形状特征的分类方法对外形受损的文物碎片准确率低下.有浮雕或者印记的文物表面存在一些规律性的显著几何特征,提取此类特征结构可更好地描述受损文物形状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显著几何特征的文物碎片分类方法.首先给出显著几何特征的定义并计算代表模型表面局部区域的局部表面描述符,然后通过对局部表面描述符聚类来提取兵马俑碎片表面的显著几何特征,最后运用EMD方法对显著几何特征进行匹配并确定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兵马俑碎片的分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