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自然山体的保护与显现具有多重价值.山体相临地段的城市开发受不同目标的多元约束.本文以南京浦口求雨山地段高度管制研究为例,从视域范围、高度取值、评估与修正等方面讨论了基于自然山体景观显现的多维度立体化视觉分析与高度控制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街区作为城市形态构成中的重要层级,其形态的表述是理解城市建成环境和塑造空间品质的基础。以街区形态表述方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以目标类型、基本构成、复合运用为主线的认知框架。在此基础上,归纳与分类了西方已有的表述方法,探索了各方法的本质及其之间的关联性。以时间为线索,进一步揭示了技术工具与发展诉求怎样在相互影响中推动着形态表述方法的持续进步与创新,以期为中国城市街区形态表述方法的建立提供比较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构与空间的关系处理是既有建筑改造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小西湖街区4个建筑改造工程项目的观察,归纳了“微更新”背景下既有建筑改造的多元设计目标、空间设计策略、结构改造策略,建构了结构与空间协同的改造设计方法体系,揭示了结构改造的“构件—体系”策略与空间改造的“形态—性能”策略的协同机制,为建筑改造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普通区段”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整体形态品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本文针对城市“普通区段”的形态控制与引导,提出“量形结合”、“基准与修正”、“梯级控制”三个维度的方法架构,以此推动城市基本形态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6.
结构与空间的关系处理是既有建筑改造需要面对的重要设计问题。分析了既有建筑改造领域结构与建筑两专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搭建了“空间改造意向”与“结构改造策略”协同的设计方法认知框架,并在该框架内基于案例研究归纳了针对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建筑的改造设计方法类型图谱。在策略层面为两专业协同设计提供了共通的方法架构与语言体系,为建筑改造实践中跨专业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城市街区形态的复杂性,验证、修正、发展了西方城市形态学中的街区形态表述方法。基于不同的土地制度背景,提取南京的典型街区样本,运用克罗普夫层级结构表述方法对其进行尝试性表述。通过探寻部分样本表述失败的原因,揭示出以土地利用地块进行结构表述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物质形态与行为活动的关联性分析,本文基于街道、场地和建筑三种形态要素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提出量化表述城市街区形态特征的“入径结构”方法。建立了街区基本结构以及互锁、并合、套叠三种复杂结构类型的认知理念,基于图论工具提出复杂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高楼门街区的内部构成逻辑,以及不同时期的三个城市中心区的街区类型特征,验证了该方法在两个尺度上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为认知城市街区形态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测量方法,也为城市设计在微观层面的精细化和数字化发展建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华  宋亚程  李力  邹康  陆垠 《当代建筑》2021,(12):36-42
我国城市正处在由"量"向"质"的转型发展中,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取需要迈向立体化、精确化控制.本文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试图建立一套以多元价值为导向、多学科专业协作的三维形态认知与操作方法.基于数字化平台,研究了自然生态、人工建设、历史格局及环境物理等系统对平面边界及高度轮廓的影响机制,随后运用生成技术对空间布局进行了模拟和验核.本文对于推动新的城市建设与既有的自然生态及人工环境共融共生,营造安全可持续的美好人居环境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超级街区的形态优化对于存量空间的集约化发展和特色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明确了超级街区的概念及核心内涵,分析了中国老城超级街区的形成原因及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形态学的视角出发,搭建了视角(几何与构型)与对象(网络与面域)交互的层级矩阵认知框架及其测度方法,以实现整体结构的比较及要素个体的评价。该方法被运用在南京的5个街区样本中,以揭示超级街区的更新状态对层级特征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