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河北省某县污水处理厂因受到工业废水的冲击而使得污泥活性严重受损,出水氨氮浓度居高不下,无法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为使污水厂恢复正常运行,决定投加自主配制的化学药剂进行应急处理。小试结果表明,当药剂投量(质量分数)为0. 025%、反应时间为10 min时,可使出水氨氮浓度由25 mg/L左右降至5 mg/L以下,且不会对其他出水指标造成不良影响。实际生产的应用效果显示,投加此药剂后,出水氨氮浓度在2. 55~3. 25 mg/L之间,总氮浓度在8. 38~9. 63 mg/L之间,稳定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时出现的二沉池污泥上浮现象,探讨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和二沉池底部污泥发生的反硝化作用是二沉池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其中,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是由水温太低引起的,而进入二沉池的硝态氮浓度过高导致了底部污泥的反硝化作用。在好氧池的DO2mg/L、pH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条件下,通过强化缺氧池的反硝化作用、调整污泥回流比、减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等措施,有效抑制了二沉池中污泥的上浮。  相似文献   
3.
以某钛白粉厂产生的高氯化工排水为原水,采用中试A/O工艺装置模拟废水接受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氯离子和水力负荷的驯化方法验证处理效果及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系统缺氧停留时间9.6 h、好氧停留时间为13.8 h、氯离子浓度为4 000~4 800 mg/L时,出水COD为17.6~46.2 mg/L、NH3-N为1.5~4.4 mg/L、TN小于13 mg/L,稳定达到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生物相分析,驯化后污泥性状良好,但驯化过程中,水力负荷应逐步少量提高,避免系统硝化功能崩溃。经核算,吨水运行成本为0.87元。  相似文献   
4.
安少锋 《无机盐工业》2021,53(3):106-106
1)性质。白色粉末,斜方晶系晶体。不溶于醚和醇,微溶于水。在熔点下分解为KCl与O2。当有KCl、KBr、KI、Cu、Fe、Co、MgO等存在时,分解反应会加速进行。当与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存在时,也易发生分解,但比KClO3稳定。有毒!应密封贮存。2)用途。用于炸药、焰火及安全火柴的生产。用作火箭推进剂、发光信号剂、发烟剂、引火剂、氧化剂和化学分析试剂。还用作热解、利尿等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铁水成本及应对块矿资源不足的问题,日钢使用低碱度烧结矿替代部分酸性炉料。通过优化配料、调整水分、烧结机工艺参数控制及设备改造,使低碱度烧结矿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低碱度烧结矿粘结相以硅酸盐为主,其强度及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均低于高碱度烧结矿,还原性与块矿相差不大。高炉使用低碱度烧结矿(9%~33%)未出现不适应现象,炉况稳定顺行,低碱度烧结矿使用比例为20%时,吨铁降低成本12.65元。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等离子-生物耦合工艺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考察臭氧浓度对生物塔的运行效果及尾气中其它污染物的排放情冴。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入生物塔内的臭氧浓度在0.01~0.03 mg/L时,为保证出气浓度低于60 mg/m~3,进气浓度最高达685 mg/m~3;当臭氧浓度在0.001 2~0.001 4 mg/L,系统进气浓度可达1 100mg/m~3,耦合工艺中生物塔的较单纯生物塔处理负荷提高约16%。稳定运行期间,出气中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均低于100 mg/m~3,TOC长期维持在15 mg/m~3以下。说明该耦合工艺中微量臭氧能够加强生物塔内微生物的活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EF)处理城镇污泥,分析电场强度、频率、波形、占空比对污泥破壁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不同控制条件下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4种控制参数对污泥破壁效果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占空比越低,污泥破壁效果越佳;在120 min处理时间内,电场强度为12 kV/cm、频率为50 Hz、占空比为10%、波形为方波时,SCOD增幅为398.8%。这是首次在研究中使用该技术进行污泥处理将SCOD的含量提高近4倍。说明,PEF技术参数的优化有着显著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MBBR型、纤维球、细菌球三种载体在污水厂生化池中进行硝化菌群的富集,通过测定反应活性速率及微生物多样性对载体富集硝化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载体均在富集30 d左右时效果最佳。此时,细菌球载体富集硝化菌群中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反应比速率分别达到了2.72、1.68 mg/(gVSS·h),通常作为限制性因素的AOB比速率相较于活性污泥提高了42.41%;且载体中富集的AOB/NOB值最高可达2.10,相较于活性污泥(AOB/NOB值约为1),载体选择性富集了更多的AOB。因此,按50%的填充体积投加细菌球挂膜载体,其AOB和NOB的反应比速率可分别提高71.2%和44.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细菌球载体中硝化菌数量占比高达7.40%,为活性污泥中硝化菌含量的2.1倍。另外,菌群种属分析结果表明,载体生物膜中的菌群比活性污泥更加多样化,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中空纤维膜无泡曝气技术水体充氧性能,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丙烯(PP)两种材质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分别在曝气压强为2、4、6 kPa,曝气流量为18、36、54 L/h条件下进行清水曝气测试,并对两种中空纤维膜的氧传质系数、氧传质速率以及曝气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TFE和PP两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均能实现无泡曝气,且PP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充氧效果相比PTFE组件要好;当曝气压强为4 kPa、曝气流量为36 L/h时,PTFE和PP膜组件的氧传质速率分别为0.326、0.550 g/(m^2·h)。中空纤维膜无泡曝气技术具有操作压力小、氧传质速率高等特点,充氧效果优于传统曝气。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系统中产生的仙女虫进行防治对策研究.由于仙女虫的吞噬作用使得活性污泥的絮体结构遭到破坏,造成二沉池表面出现浮泥,出水悬浮物浓度高达116 mg/L,生物反应池内污泥浓度大幅降低,对COD、氮和磷的去除效率下降.采用排除二沉池表面的浮泥、减小污泥龄、降低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和添加初沉池污泥等措施后,仙女虫消失,污泥浓度逐渐增加到2 252 mg/L,出水SS降低至20 mg/L以下,系统恢复正常.通过投加初沉池污泥以提高有机负荷是防治仙女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