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城市河道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制模拟河道,取含磷的河道底泥进行试验,考察了温度、扰动、溶解氧等因素对河道底泥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换水频率、缩短停留时间可以维持较好的水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释磷量;溶解氧水平对底泥释磷的影响较大,低溶解氧水平(0.8 mg/L)下的释磷量是高溶解氧水平(7.2 mg/L)下的3.7倍;扰动(风)是影响底泥释磷的主要因素,有扰动时上覆水的TP浓度是无扰动时的4倍多;释磷强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在静态条件下,水温为22℃时的TP浓度是8℃时的1.5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河道模拟模型,对受轻度污染河水进行了投菌法的修复研究,考察了投加方式、复投加参数以及停留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投菌方式为连续投加;最佳复投加时间间隔为13 d,复投量为初投量的1/3;从投菌点算起,投菌随水流8d时,对COD和NH3-N的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投菌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投菌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可行性,通过静态试验研究多菌种混合投加的最佳投加量,选择对COD去除率较高的酵母菌作为cOD主降解菌,对氨氮去除率较高的放线菌和乳酸菌作为氨氮主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絮凝菌作为辅助降解菌.使用软件进行优化分析,使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同时达到最大值,得到五种菌的最佳投加量为:酵母菌0.725 mL、放线菌1.355 mL、乳酸菌2.250 mL、枯草芽孢杆菌0.215 mL、絮凝菌0.215 mL(菌液OD660值为0.5时,对100mL原水的投加量),此时COD去除率为50.5%,氨氮去除率为62.3%.  相似文献   
4.
管网冲洗的目的主要是去除附着在管道内壁上的生物膜、部分管垢及沉积物。传统冲洗方法打开消火栓是无序的,没有采取关闭阀门等措施控制流向,因此冲洗效果不明显。单向冲洗方法通过关闭阀门和调整打开的消火栓个数来控制水的流向和流速(〉1.8m/s),各冲洗区域互不影响,克服了传统冲洗方法的弊端,能够有效改善管网水水质。对某小区供水管网进行单向冲洗的结果表明,经过单向冲洗后管网水中的细菌总数与浊度明显降低,余氯与Langelier指数在短期内(1周)有下降的趋势,但当管道内壁状况稳定后,这两项指标与冲洗前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混凝机理研究及混凝剂的开发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开发新的混凝剂或采用不同混凝剂的组合工艺强化混凝效果,是《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出台后许多现有老水厂面临的新问题。为此,对国内外的混凝理论及混凝剂的开发、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混凝剂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利用分形理论建立混凝模型是今后混凝理论研究及混凝剂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6.
煮沸对自来水中氯仿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管网末梢自来水及其在加热煮沸过程中致癌有机物——氯仿(CHCl3)含量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加热器、运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对我国南方某地区管网末梢的自来水进行了加热煮沸处理,并对不同加热煮沸时间的水样进行了色质联机分析。结果发现,氯仿含量与热水器的功率、加热煮沸的方式及水中自由余氯含量均有关系。不管采用何种原水、何种加热器和加热方式,若煮沸后使水保持数分钟的沸腾状态均可使水中的氯仿含量降低到5μg/L以下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型居住区良性水循环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滨海新区某住宅区为例,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良性水循环模式.该住宅区以建设生态宜居住宅新区为目标,将景观水体、中水回用与雨水利用相结合,使景观水体兼具输水渠、储水池、防洪调蓄等功能,不仅可保证景观水体的良好水质,而且节约了维护成本及雨水、中水管网的建造费用,缓解了城市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8.
探究了臭氧氧化对常减压装置电脱盐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转化与降解作用,结合常规指标分析并采用超滤分子质量分布、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等手段对臭氧氧化前后的水质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臭氧氧化对后续生物活性炭进一步吸附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作用。结果表明,当二级出水COD均值为39.7 mg/L、臭氧投加量为20 mg/L、单柱停留时间为40 min时,臭氧氧化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19.8%,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30.9%。臭氧氧化可有效将含有不饱和键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改变有机物结构,并降解一部分小分子物质,使废水中分子质量小于1 kD的有机物所占比例从69%提升至87%。相较于将二级出水直接进行生物活性炭的吸附降解,臭氧预氧化可将COD去除率提升11.4%,将UV254的去除率提升19.0%。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投资少、能耗低的水处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之中,与传统的处理工艺相比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态效果。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有着重要的影响。综述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讨论了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进水条件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雨水管网实际污染情况,分别向水中输入S2-及SO42-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分析上覆水和底泥中氮、硫等污染物赋存及变化,探究外源硫及其与有机碳源耦合对水体黑臭化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输入S2-(1~10 mg/L)后第12天,各组上覆水的NH3-N、S2-和底泥酸性挥发性硫(AVS)均有积累并出现黑臭,且输入的S2-量越大,积累越多,黑臭越重。S2-耦合有机碳源(TOC为100 mg/L)通过迅速消耗DO显著增加水中S2-和底泥AVS,加速、加重水体黑臭。输入SO42-(50~300 mg/L)后水中未出现黑色物质,但SO42-≥100 mg/L时会诱导底泥释放NH3-N,引发富营养化并间接导致黑臭。SO42-耦合有机碳源可诱导间隙水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