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高级氧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湿式(催化)氧化、超临界水(催化)氧化、光化学(催化)氧化、化学(催化)氧化、固定化细胞及基因工程等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的反应机理、特点及应用,这类处理技术应用于一般生物处理难以奏效的有机工业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700℃热解炭化大豆秸秆8h,经H3PO4溶液表面改性处理后,采用成型工艺技术制得成型表面改性生物质环境材料.测定了所制备的表面改性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的比表面积、表面形态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以单一多环芳烃(PAHs)菲和复合PAHs萘、菲、苊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生物质环境材料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成型工艺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320~359m2/g,孔隙高度发达.SEM结果显示,成型压力、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明显影响所制得材料的表面形态.成型工艺对亚甲基蓝吸附值影响顺序为热处理温度>成型压力>胶粘剂比例>热处理时间;成型生物质环境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粘结剂比例15%、成型压力65MPa、热处理温度260℃、热处理时间90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生物质环境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值达135mg/g.成型工艺制备的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对水中菲的去除率均超过98%,与商品活性炭对菲的去除率相当;其对复合污染下3种PAHs的去除率为菲>萘>苊,对于同一PAHs,不同生物质环境材料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聚氯化铝对糖精钠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剂聚氯化铝的不同投加方式和投加点对糖精钠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调节前投加和在pH值调节后投加这两种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前一种投加方式效果较好;废水调节pH值后产生的沉淀物去除后投加比不去除沉淀物直接投加的混凝效果好.在实践中,针对某种废水、某种混凝剂,应通过试验确定相应的最佳投加方式和投加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产生、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了二噁英的结构、性质和危害及其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产生途径、二噁英前驱物多相催化反应、De novo反应等二噁英形成机理的影响二噁英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焚烧前控制、焚烧中控制技术和烟气、灰渣的处理技术,最后指出通过采用适当的控制技术和烟气、灰渣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是能够得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印染废水COD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芳  王世和  孔火良  夏明芳 《印染》2007,33(2):37-39,43
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印染废水CODCr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pH值在2.45~9.22时,pH值对UV254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大;CODCr在360mg/L以下或UVA254为1.8以下时,UV254与CODCr的相关性显著;此外,利用(UV254-UV365)的吸光度,可消除废水中悬浮物对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部分煤气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在小型循环流化床上对3种不同煤种进行了部分煤气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化过程产生的焦油很少,随着空煤比的增加,煤气中氢、一氧化碳、甲烷的含量呈减少趋势;汽煤比的增加能加大煤气中氢、一氧化碳的含量;气化温度是影响煤气成分的主要因素,床层高度和煤种对煤气成分也有影响,钙、钠、钾等碱土金属化合物对煤气化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孔火良 《山西建筑》2009,35(10):355-356
探讨了装修工程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分析了装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污染物浓度预测,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介绍了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从而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南京某热电厂220 t/h煤粉锅炉在不同工况燃烧时底渣和电除尘器飞灰中微量元素Mn、Cr、Pb、As、Se、Zn、Cd和Hg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燃烧工况的变化对飞灰和底渣中重金属富集的影响.飞灰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一般存在以下关系:Hg相似文献   
9.
以自然光为光源,悬浮纳米TiO2为光降解催化剂,研究了溶液pH值、酸性大红GR初始质量浓度、TiO2质量浓度、H2O2的质量浓度及光照时间对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纳米TiO2自然光光助催化降解酸性大红GR的适宜条件为:溶液pH值6.5,酸性大红GR初始质量浓度40 mg/L,TiO2质量浓度1.2 g/L,H2O2质量浓度5 g/L,光照时间为120 min.在此条件下,酸性大红GR降解率达75%以上,且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动力学常数为0.011 min-1.  相似文献   
10.
几种微量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Meij提出的相对富集系数,分析了煤粉炉中9种微量元素迁移变化规律。发现大多数微量元素有在飞灰中富集的趋势,并且飞灰粒径微小,相对富集系数越大。Zn、Cd、Cr在飞灰细微粒子中的富集程度随这些元素的沸点升高而减小,由于部分Cr在煤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Cr并不遵循底渣中富集程度与沸点成正比。Mn和Cr在底渣和飞灰中含量相当,Mn的相对富集系数为0.8,而Cr的相对富集系数只有0.4。飞灰中未燃烬的炭以及具有高比表面性质的飞灰对Hg有吸附作用,Pb比Cd更容易从煤中挥发,而在烟气冷却过程中,更趋于在飞灰中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