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40中国建筑项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福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并与C40城市德班市的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福州市从建筑终端用户侧考虑,主要推广了太阳能热水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德班市从能源供应侧考虑,重在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从外部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电力供应的清洁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建筑领域如果要实现"早达峰",需要提质增效的同时,应高比例应用可再生能源.从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建筑用能需求来讲,太阳能光伏发电则直接可作为降碳技术,直接抵消建筑领域直接排放量.所以本文聚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发展规模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太阳能、浅层地能等资源十分丰富,在建筑中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等,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对替代常规能源,促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靠可再生  相似文献   
4.
1.引言 浅层地热能利用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年左右,南方多以冬夏供热制冷两用为主,在北方则主要以冬季供热为主。其技术类型涵盖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淡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多个方面,以其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范围广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利好政策的拉动下,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规模逐渐增加。部分省市开始实施100米以下高层建筑必须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政策(以下简称"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百米强装政策"),本文将从梳理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政策发展脉络入手,重点介绍济南市百米强装政策的内容和效果,分析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百米强装政策的推广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之后,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较以前都有了明显改善,尤其在2006年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启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中,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的项目数量达到总数的51%,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基于此形势,国家拟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但是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的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做出分析,认为中国大力推行之前还需在标准方面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完善: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水费用方面:对于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水费用参照北方供暖热价收费。对于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将系统投资一次性分摊到用户,太阳能热水以流量计,作为自来水消费纳入自来水公司利润中,不包括在太阳能热水计费中。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全方面:经调研,与建筑结合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本丈在建筑结构复核方面要求强制执行,而且太阳能安装在建筑屋面,必须做到防直击雷和感应雷,本文提出相应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启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示范效应显著,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建立起一套标准体系。本文对已制定及将要完成制订的标准按照技术分类进行了梳理,技术类型涵盖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地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8.
氢能,作为公认的清洁二次能源,其开发利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21世纪以来,氢能的开发利用步伐逐渐加快,尤其是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将氢能列为国家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过在氢能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应用布局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氢能利用在我国正在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建筑能耗长期依赖于煤、天然气等化石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耗中替代常规能源的比例仅占6%-7%,亟需能源替代和产业升级。氢能解决建筑用能具备可行性。本文通过探索氢能产业情况,分析氢能解决建筑用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遵循国家公共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节能改造等工作.2017年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上海市是其中之一,旨在确定各类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开展基于限额的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上海市累计1687栋公共建筑联网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筑面积7833.1万平方米.洛杉矶市建筑节能及低碳发展在美国一直走在前列,在获得美国环保局"能源之星"认证项目中,洛杉矶市的项目最多.这些建筑每年节省31亿美元的公共事业费,减少相当于330万辆车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文从法律层面、目标层面、路径层面阐述上海市与洛杉矶市在公共建筑领域节能政策引领与实施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建筑领域早日碳达峰,同时压峰值,太阳能光热利用、浅层地热能利用前景广阔,有利于提高建筑领域能效碳效.从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建筑用能需求来讲,太阳能光热、浅层地热能技术用于供暖、制热水,节能的同时带来降碳效果.本文聚焦太阳能光热和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的中长期目标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