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为例,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将主体从来源地、年龄、使用频率三方面加以区分,将需求分为五类--功能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偶发性需求.从"综合关注度"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1)使用者对功能性需求关注最高,对偶发性需求关注较低.(2)使用者对需求的关注度受年龄影响最大,其次是来源地和使用频率.(3)18~30岁人群较关注功能性需求和情感需求,30岁~退休的人群较关注社会性需求,18岁以下人群较关注知识需求,退休人群和周边居民较关注偶发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杭州灵隐寺前的冷泉亭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历经1 200多年变迁,从一座山中路亭演变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它的演变极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古代风景建筑的文化特征和风景营造中的审美嬗变,具有研究价值。梳理了冷泉亭的景观变迁历程,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总结各时期发展特点。重点辨析了冷泉亭变迁过程中的建筑选址、体量、存废三方面的权衡关系。认为在长期发展中,风景建筑受人的审美和环境作用,其形式和位置不断被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该案例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风景建筑的营造逻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与园林的结合由来已久.回顾了雕塑公园在西方国家产生的背景,对国内外雕塑公园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认为其建设方式可以分为3种类型,并总结出雕塑公园在空间、地形、道路和种植等方面的设计特点,为我国雕塑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清雍正年间杭州西湖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整治,时任浙江总督的李卫是其间重要的主持者。他在西湖疏浚的基础上,修复并完善湖山内外大量的游赏景点,组建了一套以"西湖十八景"为核心的新的西湖公共游赏体系,推动了西湖公共园林的再度兴盛。基于历史记载,从建设者的角度,梳理李卫督浙时期的园林建设行为,并将这些建设点进行地理空间的定位,形象地反映当时公共游赏体系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和建设过程。认为李卫的西湖公共游赏地建设表现出极力恢复往日名胜,积极开发新的游赏地,注重景点之间的联系,完善公共游赏体系,以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特点。通过这一具体案例的研究,增加对中国古代城市公共园林建设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5.
如今,珀斯这个澳大利亚西海岸快速发展的城市,正面临着寻找水、食物、能源的可持续来源的难题,《2050年的新兴都市》基于珀斯景观条件的评价和分析,探讨了2050年新兴都市的分析方法,并为整座城市和地区的景观发展提出了选择方案,代表了景观都市主义领域的一个开创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空间重构是引导乡村"三生"空间达到新平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市西湖区绕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规划前村庄"三生"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重构的总体策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整治,从生产空间整备与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与提升、生态空间修复与拓展3个方面着手,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慧超  洪泉 《风景园林》2016,(11):114-120
介绍了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学生奖的奖项设置、评审机制,以及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竞赛概况。对ASLA学生奖2005-2016年获奖作品的类型及其数量、来源院校、来源地、参赛形式、获奖学生的学历、综合设计类作品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进行对比。提出国内竞赛可参考ASLA学生奖,通过细化竞赛类别、明确评审标准、完善评审机制、加强赛后的网络展示等途径,来完善竞赛机制,推动风景园林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恢复生态学作为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与当代园林设计的结合越发频繁和广泛。恢复生态学是关于生态恢复的一门科学, 它运用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研究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是生态恢复实践的产物,恢复与重建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 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包括土壤的生态处理、水体净化与循环利用、植被的生态设计和场地废弃 材料的处理等措施。在工业废弃地改造中应变废为宝,重新发现工业遗迹之美;设计结合自然,尊重场地自然过程,实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洪泉  唐慧超 《风景园林》2012,(1):109-112
近年来,雨水花园因其在雨洪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而倍受重视,在美国、欧洲等地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结合ASLA获奖项目,研究了雨水花园在3类典型场地中的应用方式、实际效益等,对案例中的场地属性、形态、下垫面、雨水引导方式、雨水花园的形式、选用植被的特征以及每类场地的特殊性等加以总结和比较,认为雨水花园具有建造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生态环保、自然美观、易与场地环境结合等特点,可用于多类型的场地,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高校植物园主要服务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植物园应兼顾对内的专业教育与对外的公众教育,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以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历史发展,并对其面向在校生的专业教学,以及面向大众的环境教育途径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对于国内高校植物园建设的启示,包括将“教育”作为高校植物园工作的主要内容、以人为中心开发面向不同受众的教育服务、提升和完善高校植物园解说系统、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学科在高校植物园建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