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某行波管的测试数据,对其参数进行提取和建模;通过级联网络理论.推出与此行波管匹配用的线十化器的模型.并对此模型分别进行增益和相位优化.使得级联后的三阶交调特性最优。仿真结果表明。线性化器±过优化后,级联系统的乏阶交调比优化前多改善了23.15dbe。  相似文献   
2.
排烟量的确定是防排烟系统合理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κ-ε双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高层建筑火灾时不同排烟量以及相同排烟量不同排烟口数量情况下走道的烟气状态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满足最大安全疏散时间时,其走道人眼特征高度1.5m处的烟气的温度以及浓度,得出每平方米排烟量72m^3/h为此典型高层建筑的最合理机械排烟量.且当排烟量不变时,可通过增加排烟口数量来更好地控制走道的烟气状态,为防排烟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汝莆  王绍斌 《炼铁》1989,8(4):33-37
1988年2月18日3时24分本钢2号高炉炉缸烧穿,本文对这次事故作了分析,指出长期强化冶炼、炭砖质量差是这次炉缸烧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k-ε两方程三维紊流模型模拟高层建筑内的烟气流动,利用FLUENT软件对定排烟量情况下不同走廊净高和排烟口风速时的机械排烟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走廊净高和排烟速率情况下,高层建筑内烟气的扩散、走廊内烟气温度和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走廊净高为2.4m时,排烟口排烟速率不应大于1.7 m/s;走廊净高为2.7 m时,排烟口排烟速率不宜大于2.8 m/s;而当走廊净高为3 m以上时,排烟口的排烟速率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取值,能够符合安全疏散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L形走廊火灾烟气控制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DS对高层建筑L形走廊模型中,排烟口设置模式、缓冲区及排烟口相对位置的组合设置进行模拟,比较温度场、浓度场以及各自的排烟效果。结果显示,"走廊-前室缓冲区"的组合方式能较好地适用于L形走廊模型,改善传统防排烟模式,便于火灾时的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横向走道防排烟方式对烟气控制效果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k-ε双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高层建筑火灾时横向走道内防排烟方式以及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的烟气状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对于火灾初期挡烟垂壁对延缓烟气扩散的效果明显,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挡烟垂壁高度和数量来延长疏散时间.重要场所应用机械排烟时,排烟口应避免设在前室附近,对于只有单个排烟口时应将其设置在以挡烟垂肇为防烟分区的中间部位.在保持总排烟量不变时.可以将面积较大的排烟口合理的拆分成几个小的排烟口,并均匀分布在防烟分区内,这样可以降低每个排烟口的控制半径,有效的控制烟气的扩散,延长人员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分析法对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着火房间烟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室外风参数、燃烧功率、外窗开口尺寸)进行试验设计。针对设计工况运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室外风速对烟溢流的体积流率影响最大,燃烧功率对烟溢流的体积流率影响次之,窗口尺寸对烟溢流的体积流率影响较少。在相同火源功率下,窗口处中性面的高度越高,溢流烟气的体积流率越小。溢流烟气的温度随着溢出烟气的体积流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张威  何嘉鹏  周汝 《建筑科学》2012,(Z2):75-79,108
高层建筑火灾中,随着机械加压送风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于是提出在走廊段设置"走廊—前室缓冲区"的方式来改善传统正压送风模式。其完整设想是在前室前设置一段无烟区,通过防烟空气幕作为柔性隔断划分缓冲段和走廊段,并且在空气幕前设置排烟口,排出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而避免影响火场的机械排烟效率。采用Fire Dynamic Simulation(FDS)场模拟软件模拟高层建筑不同走廊模型。针对条形走廊、L形走廊、环形走廊建筑是否设置缓冲区进行模拟,比较其温度场,浓度场,以及各自排烟效果。结果显示,"走廊—前室缓冲区"的设置能较好的适用于不同的走廊模型,改善传统正压送风模式,便于火灾时人员疏散,而且其机械效率都有显著提高,保证走廊内烟气的及时排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铁迅速发展,地铁火灾的应急救援成为火灾科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模拟地铁车站的烟气流场和细水雾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楼梯上方细水雾的施加角度,分析了细水雾后方固定点烟气温度变化规律,气体浓度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不同施加角度的细水雾对烟气抑制效果不同,当细水雾施加角度为60°时,抑烟效果最好,有效地降低了烟气的温度和烟气层的厚度。模拟结果对有效控制烟气的蔓延和人员疏散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长20m的走廊模型,利用FDS分析不同施加方式下细水幕对于建筑走廊中烟气的阻断效果。设置4个火灾场景模拟走廊内温度、热释放量、烟气层高度、遮光率、CO2浓度及O2浓度。模拟结果表明:细水幕可以有效阻断烟气扩散,降低走廊的环境温度,稀释吸收有害气体。采用上下垂直施加细水幕可以有效降低走廊内烟气的温度和高度,增大走廊能见度,减缓氧气的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