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居住区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人居 环境空间,但车行优先理念指导下的“封闭 社区”模式为城市发展带来困境;存量发展 导向下,城市形态向步行优先转变成为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思路。在构建基于马斯洛理论 的步行需求层级基础上,探讨一种全面、便 捷的可步行性环境分析方法。以回龙观住区 为对象,分析内容分为住区规划与街道设计 2个层面,共7类因素,前者侧重客观物质环 境,包括土地利用多样性、道路连通性、日常 服务设施可达性;后者侧重主观步行环境体 验,包括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愉悦性。 方法上,通过测绘、POI下载、问卷等多种手 段获取源数据;借助GIS重点分析日常服务 设施可达性,采用李克特量表获取步行满意度。得到结论:住区规划层面,回龙观土地利用与道路联通特征对步行出行的支撑力度较低; 设施整体可达性良好,但地铁、医院、公园、文化健身设施的可达性差。街道设计层面,整体步 行环境满意度较高,与道路物理设施建设相关的环境因素满意度高于涉及城市管理与设计的环 境因素。两个层面的研究均显示,步行环境在空间上不均衡,表现为西优于东、内优于外。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色空间可步行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一个适宜步行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实现城市宜居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城市绿色空间面临宏观网络破碎化、微观步行环境品质较低等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多基于生态视角,尝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主要针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可步行性评估,对已有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宏观方面包括基于可达性、连通性和大数据的方法;微观方面包括行为观察、环境感知及基于行为选择的方法;并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城市绿色空间可步行性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认为,宏观尺度,可达性和连通性依旧是评价的重点;中微观尺度的评价方法则可以考虑引入行人环境评价系统(PERS)和步行环境量表(EWS)等针对性强且较易推广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翅  吴培阳 《风景园林》2017,24(4):41-49
论文从产业发展类型和乡村景观建设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并指出: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对北京市海淀区温泉村的自然地貌环境以及现状不同产业类型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乡村景观风貌塑造的四大基本策略:1)基于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优化;2)构建整体风貌协调的三个景观层次;3)划定四个相应的景观风貌控制片区;4)连接城镇化地区通向自然地区的生态廊道。从而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