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受到经营条件与城市发展限制的两个主要影响力时,地下街是如何结合城市场所精神的方式,包括藉由认同的方式改变地下街的功能与性质,进而重塑人们对于地下街的印象,及以定位的方式将地下街空间重组,创造新空间结构、秩序与结构特征.进而改变对地下街空间的感知与辨析.并以此逐渐改变地下街原有性质,使地下街能够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与延伸.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地下街发展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两个主要策略,及引入策略后对地下街可能会产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日本地下街的崛起与发展经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地下街在经过七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后,已经成为日本城市建设一个很独特与重要的商业公共空间,同时在地下街的经营管理、开发规模与法制规定发展上,也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回顾了日本地下街的发展过程,同时以日本地下街在管理、开发与营运、内部环境与城市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分析日本地下街发展而成的特色,以期能够对我国城市管理与地下街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下街作为现代城市捷运系统的重要商业空间,地下街的内部空间如何创造出具经济效益、展现出城市本身文化的特质,并能成功而持续地对地下街进行经营,是目前地下街在开发与经营上的一个主要课题.由对台北东区地下街的商业空间进行分析,藉以归纳出地下街在塑造商业空间的设计方式与将城市文化精神加入地下街空间布局的经验,并对于我国未来在其它城市开发地下街时能够提供开发与经营上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蚌埠市淮河路地下街设计项目的背景与概况、设计思路与设计原则与手法的总结与分析,探索了在城市核心区的地下街规划过程中,如何在藉由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设计方式,确保地下街的空间环境、人流、景观与城市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地下街的开发,让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能够扩大城市便利性、重新定义场所精神、发掘土地潜力、结合低碳技术、人防工程与城市防灾,谋求地上地下商业的共同发展,并创造出城市核心区中舒适与宜人的立体化公共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质学界普遍认为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工程数量的大幅增加,因权属关系不明而造成的地下空间产权纠纷接踵而至。当下地下空间分层开发是解决权属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文章以"分层一确权"制度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地下空间法律制度与开发经验,整合空间、时间和关系三维属性,构建基于竖向分层、水平分区的一体化分层开发体系,试图在开发体系与权属制度间建立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立体化分层开发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判别土地开发权的取得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便于从使用期限、土地范围、用地条件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地下空间确权制度,从而有助于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特殊性,现有的地下空间开发常出现与地面空间产生断裂与关联度低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尝试探讨将空间叙事手法植入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可能性,并以广州新中央商务区的天环商场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空间叙事手法的运用,怎样在布局上让地上、地下、公园三者之间的空间逻辑能有所连接;同时,归纳出天环商场如何在地上地下交会节点的处理上具备采用确立空间叙事主题、以人为主体的体验模式、营造叙事感知氛围,以及与周边街景相融合的叙事场所等方面主要策略,并因而强化了地上与地下之间的延续性。最后,指出将空间叙事手法运用于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既补充了城市设计层面的空间叙事研究,也不失为我国未来地下空间设计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日本避难场所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锐  刘皆谊 《新建筑》2009,(2):102-106
通过对日本避难场所规划的回顾,归纳出其分级与定义、设置原则、设置要求与发展策略。指出日本避难场所是以经验与行为学为设置原则,逐渐强化日本的防灾计划体系,而以建构防灾生活圈为核心的体系与强化避难场所的引导行为作为主要发展策略。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完善既有的防灾体系和规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探讨工业遗存地有机融入城市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通过对现今我国工业遗存地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从空间的互动整合、功能的合理置换和建筑的新旧重构三个层面提出工业遗存地有机融入到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改造策略,以期为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城市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所关注的焦点,已由扩充商业容量转变为发掘其所具备的公共空间价值。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为了达成建构地下公共空间与特色街区的开发目标,针对特色街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与对应影响因素的项目设计思路。为了确保开发过程中,项目能确实发展为平江新城的公共活动平台,平泷路地下空间以设置专业沟通平台,坚持合理与科学化发展的方式作为核心策略。同时,在项目计划初期阶段,从区域开发的角度优化调整相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商业策划阶段,藉由制订主题、调整空间业态与经营定位的方式,精准定位未来运营方向;在设计概念阶段,增设了文化活动空间,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产生保留余地;在设计深化与施工阶段,对内部重要与竖向节点进行重点设计,使平泷路地下空间最终能成为一个舒适、安全与安心的城市步行环境。最后,指出以公共空间开发为主,结合空间主题与城市文化设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模式,能够创造出地下空间街区的特色,并建议此模式可作为我国未来开发地下空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具有主题的地铁地下街广场是目前处理地铁地下街的一种设计手法,规划者利用在地下不同位置设置广场空间,使原本沉闷的地铁地下街空间,产生有趣的空间变化,有效的延长人们在地下街消费的步行距离,并吸引人潮在地下街聚集,对于地铁地下街的经营有重大的帮助.透过对上海市与台北市的地铁地下街广场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讨论主题式地下街广场对于地铁地下街经营与对消费者的影响,并归纳出目前在地铁地下街所采用的主题式广场设计手法,以期作为未来规划者在进行地铁地下街规划工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