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介绍了IEC 62228-2:2016《集成电路收发器的EMC评估-LIN收发器》(以下简称IEC 62228-2:2016)中静电放电试验的试验配置和方法要求,详细讨论了直接放电和间接放电在试验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利用设计建造的喷射鼓泡池烟气脱硫装置系统,以模拟冷态烟气和石灰石浆液系统为试验物系,进行变工况条件下的喷射鼓泡池脱除SO。特性的试验研究。实验以不同pH值的石灰石浆液为液相,冷态模拟烟气为气相,在喷射管淹没深度h分别为50mm、100mm和150mm,内径d分别为104mm、153.6mm和191mm的结构条件下,进行变工况下的喷射鼓泡池脱硫特性试验,并对试验结果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脱硫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灵寿县丘陵区是太行山前典型的缺水地区,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勘探手段,成功施工了探采结合井,并通过抽水试验评估了可开采量。通过本次地下水勘查,表明在太行山前变质岩分布区找寻岩溶裂隙水,需要充分分析地质条件找寻可溶蚀性岩层,结合地形地貌重点勘查具有较大汇水面积地段,同时考虑岩性变化界线形成的储水空间。此外,采用水文地质详查结合先进的物探钻探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灵寿丘陵区的地下水勘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为此类变质岩分布区地下水找寻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侯新伟 《中国钼业》2011,35(1):35-36
介绍了钼酸铵中钼含量分析的乙酸铅重量法和直接焙烧重量法,并通过对样品的分析,结果对比,揭示2种方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开展了混凝沉淀的应用试验,确定了其应用于该海淡预处理工程的最佳投药量为10~15 mg/L之间,且在较低浊度下需要适当增加投药量。污泥回流对提高浊度的去除率以及降低投药量有一定作用。通过减小絮凝反应池的折板间距和翼片宽度来增加水流剪切力,可提高絮凝效果。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设备更易于矾花的成长与沉淀,随着悬浮物的大量去除,原水的浊度、COD、全铁的去除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土壤凝结水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北方土壤凝结水的研究情况。在土壤凝结水的研究现状中详述了土壤凝结水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水汽来源、形成规律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观测得到的土壤凝结水中含有部分吸湿凝结水、土壤凝结水是水汽凝结和蒸发的代数和、没有标准规范化实验装置等。提出了土壤凝结水今后应该从能量平衡、控制实验条件、实验装置规范化、多学科联合的应用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五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海原盆地地下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分析了宁夏海原盆地地下水化学、同位素特征,认为:地下水化学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分带性,符合干旱区盆地的水质演化规律。水-岩相互作用从补给区的以溶滤-混合作用为主逐渐演变成排泄区的以溶滤-蒸发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太原盆地选择的3条典型剖面上采样测试,应用环境同位素理论系统研究了山区和平原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分析了水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得出盆地东部地下水与当地大气降水线较接近。反映其径流条件好,地下水更新速度快;而盆地中部则相反,反映其蒸发作用强烈。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地下水更新能力及地表水与地下水、浅层水与深层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方法,从实验室保存的优势菌中筛选得到4株降油效果最佳菌,采用摇床和恒温培养箱培养,对含油量为5%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和环境强化实验。微生物菌剂强化结果表明:4种菌和除油效果最好的A、C、D混合菌3d可将石油烃依次降解24%、19.81%、22.55%、26.46%、39.67%;并对该菌群的最佳投加配比进行确定,A、C、D菌群数量的最佳配比为NA:NC:ND=1:2:0.5,3d内菌群A、C、D在最佳接种配比情况下可将石油烃降解44.2%。环境强化实验结果表明:A、C、D菌群在最佳修复条件营养物质C:N:P为75:8:3、表面活性剂为0.5%、通气条件为6层纱布、电子受体H2O2的加入量为1.5%下,3d内石油烃降解61.46%,比自然条件下修复的除油率4.7%提高了56.76%,较只进行菌种强化时最高除油率44.2%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