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热处理对铜合金模具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研制的新型铜合金模具材料(Cu-14Al-X)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固溶时效处理对铜合金模具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固溶时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铜合金模具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其中时效时间对铜合金模具材料硬度的影响较大。在600℃时效处理时,随时效时间从2h增加到5h,硬度明显提高,5h后达到最高值48.2HRC。硬化的原因是时效过程中γ2相和k相的弥散折出。  相似文献   
2.
新型模具铝青铜合金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进行了新型模具铝青铜合金材料的试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铝(13%-15%Al)青铜合金中加入Fe、Mn、Ni、Co等多元合金,通过850-880℃油淬固溶+580-600℃空冷时效处理,可以获得高强韧性β相中弥散分布有(α γ2)沉淀相+k相的组织。其性能优于国家最高牌号QA110-3-1.5,是替代铁基合金材料制作拉伸、挤压模具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铜及铜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任虎平  杨贵荣  宋文明  郝远  马颖  阎峰云 《铸造》2005,54(3):213-216
本文介绍了利用热处理多元共渗、辉光放电渗硫、等离子喷涂、自蔓延制备复合陶瓷铜管以及铸渗法进行铜合金表面改性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其发展意义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铸钢中的碲     
作者在中碳钢ZG35和低合金钢ZC25MnV中进行了加Te试验,结果表明铸钢基体组织中出现了球状或卵状MnS—MnTe共生物。ZG35中珠光体量增多,ZG25MnV钢中出现了贝氏体组织,且遏制了魏氏体的生成,并可明显提高铸钢的硬度。  相似文献   
5.
在碳当量为2.7~2.75%(1.6%Si)的高硫可锻铸铁铁水中加入0.0005~0.05%Te,研究了Te以及Te Si、Te B、Te Re对可锻铸铁第一、第二阶段石墨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馨玉  任虎平 《江苏建筑》2012,(1):76-77,98
文章结合乐眉水库坝体防渗墙混凝土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水胶比、膨润土掺量、引气剂用量3因素对防渗墙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和引气剂掺量是影响防渗墙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关键因素,水胶比和膨润土掺量是影响防渗墙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从满足抗压强度(≥5 MPa)和弹性模量(≤2 000 MPa)和良好的抗渗性能等方面来看,防渗墙混凝土的最佳配比为:膨润土掺量50%,水胶比0.9,引气剂用量0.02%。  相似文献   
7.
对铸造法制备表面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铸造工艺制备表面复合材料的特点以及影响表面复合材料制备的因素,铸造表面复合材料具有性能好、成本较低和一次成型等优点,可望代替常用的堆焊技术达到提高工件表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白色Te涂料配制工艺作了介绍,并着重研究了它的基本性能、激冷等效作用和防止缩松等,从而得出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铜材是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材料。本文叙述了高性能铜材的强化原理,分类及制备工艺,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杨贵荣  宋文明  郝远  任虎平 《腐蚀与防护》2007,28(6):275-278,292
为了提高铜合金表面的耐磨性和抗高温氧化性,用负压铸渗工艺,在铜基表面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的Ni/Al2O3复合渗层,渗层厚度0.5~2 mm。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分布、硬度、结合强度等。结果表明:渗层包括复合渗层和过渡层,Al2O3颗粒分布均匀,渗层组织致密,界面结合良好,在Al2O3颗粒之间以及渗层与基体之间无裂纹产生;渗层主要由Ni基固溶体、Al2O3颗粒、Ni31Si12、Ni3B相组成,能显著地提高铜合金表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