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长期运行的超滤膜污染特性及污染物组成,采用东营南郊水厂一期超滤膜工艺中已运行7年的旧超滤膜与新超滤膜进行对比,分析了膜通量、跨膜压差及运行成本的变化,对膜断面形态及膜丝内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种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经长期运行后超滤膜的过滤性能明显变差,出现了累积性的膜通量下降、跨膜压差增长速率变大等现象,更换超滤膜更符合经济性。亲水性的低分子质量有机物、腐殖酸类、蛋白质类和色氨酸类等是截留的主要污染物。长期运行的超滤膜附着的Ca CO_3、铝和硅含量明显高于新膜,化学清洗分别仅可去除约62%、28%和37%,造成Ca CO_3、铝和硅在超滤膜表面及内部的持续性沉积;化学清洗过程无法彻底消除长期运行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化学清洗后附着在膜表面和膜孔内的污染物颗粒数量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污染物颗粒残留在膜孔内。  相似文献   
2.
超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镇给水处理厂,使得饮用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不同材质超滤膜的运行周期、膜通量、跨膜压差(TMP)等的变化规律会有显著的差异,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超滤系统进行运行参数调控与优化,以保证超滤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分析了山东某大型超滤水厂超滤系统长期运行的特点,对比了PVC膜和PVDF膜孔结构特征、膜通量、跨膜压差变化趋势及膜过滤阻力特性,调控和优化超滤系统运行参数,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运行验证。结果表明,膜孔径和膜孔结构不同造成的膜污染是PVC膜与PVDF膜过滤特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恒定过滤周期运行模式下PVC膜通量加速衰减时段为82~220 min,造成PVC膜通量衰减了9. 14%,并形成了约5%的永久衰减膜通量,而PVDF膜的通量衰减并不明显,使得水厂超滤系统在恒定过滤周期(180min)运行模式下,出现了PVC膜的污染速率明显高于PVDF膜、系统的运行工况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按照恒定过滤阻力模式运行时,PVC膜和PVDF膜的最佳过滤周期范围分别为82~108 min和96~155 min。水厂超滤系统在恒定过滤阻力运行模式下将PVC膜与PVDF膜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过滤周期分别调整为110、90 min和150、120 min,TMP的增长速率和化学维护清洗周期均基本一致,超滤系统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研究成果为我国超滤水厂中不同材质超滤膜的运行参数优化及协同稳定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卸煤过程与信号系统的闭锁 ,防止重斗下放 ,以确保提升安全  相似文献   
4.
絮凝方式及搅拌速度对污泥回流强化絮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在不同絮凝方式及搅拌速度条件下,进行了污泥回流强化絮凝效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回流量在5%~10%时,对絮凝/沉淀工艺的强化效果较好,此时,采用省略传统搅拌方式中的中速和慢速搅拌过程而仅在300 r/min条件下快速搅拌50 s的絮凝方式,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沉淀效能均优于传统絮凝方式,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2%和39%。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单阀重力反洗直接超滤工艺处理引黄水库原水的中试研究,从超滤膜选型、长期稳定运行的膜污染控制、出水水质和运行成本4个方面分析了直接超滤工艺在农村饮用水工程中的应用效能。针对具有引黄水库原水特质的微污染水源,经直接超滤工艺处理后,出水浊度低于0. 1 NTU,水质可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出水微生物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采用超滤技术直接过滤引黄水库原水时,可选用截留分子质量较小的内压式PVC合金超滤膜,同时在反冲洗水中添加10 mg/L的NaClO进行化学强化反冲洗,可使跨膜压差增长速率明显降低,延长维护性化学清洗周期,有效缓解膜污染;另外,长期以10 L/(m~2·h)的低通量工况运行有利于延缓膜污染。该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运行成本约为0. 1元/m~3,适宜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BPM-97边防警戒车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技术合作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卡玛斯股份有限公司专用车辆设计师阿扎马托夫合作,在俄罗斯国防工业科学研究所专家的协助下,按照俄联邦边防勤务部门所提出的要求,于1997年研制成功的。该车在防护性、机动性、车载武器威力、成本以及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都具有其它同类轻型装甲车辆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沉淀/超滤联用工艺研究,首先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粉末活性炭(PAC)和聚合氯化铝(PACl)的最佳投量,然后采用中试装置考察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对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PACl投量为4 mg/L、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 mg/L及PAC投加在第二级机械搅拌絮凝池的工况下,该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4%和52%。正确地投加PAC能缓解膜污染,并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聚合法制备并优化了不同铁掺杂比的铁掺杂类石墨相氮化碳(Fe-g-C3N4)类芬顿光催化剂,铁元素可完全掺杂进入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结构中并组成Fe—N配位键,最佳的Fe掺杂比为10%(质量分数)。Fe-g-C3N4类芬顿/光催化氧化对罗丹明B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率均远高于g-C3N4的,反应10 min时降解率已达到87.9%,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基团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空穴电子也有一定作用。在pH值为3~9范围内,Fe-g-C3N4类芬顿/光催化氧化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均高于90%,大幅度拓宽了适用范围;H2O2的投加量会显著影响Fe-g-C3N4类芬顿/光催化氧化的降解效能,H2O2最佳投量范围为1.0~1.5 mmol/L。  相似文献   
9.
山东东营市南郊水厂2009年投产的超滤车间是国内首条10×104m3/d级的浸没式超滤净水系统,是常规处理工艺老水厂应对微污染原水升级达标的范例,为我国市政水厂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大型浸没式超滤系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2012年实施的扩容工程将建设一座10×104m3/d规模、全新的以超滤为核心组合高密度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应对低温低浊、高藻、微污染原水的深度处理水厂,介绍了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经验,可为类似水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东营南郊超滤膜水厂五年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南郊超滤膜水厂主要处理引黄水库低温低浊、高温高藻、嗅味、微污染源水,水厂自2009年9月投入生产,到2014年9月将达到运行五年(即超滤膜的设计使用寿命)。目前,超滤膜组运行平稳,水厂生产出水水质稳定。作为国内第一家10×104m3/d级超滤膜水厂,有必要对水厂运行的经验及工艺出水情况进行总结,为其他相似水厂的改造提供可靠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总结了四年来东营南郊水厂出水水质及膜组的化学清洗相关情况,分析了工艺的运行成本,并对超滤膜处理引黄水库源水的工艺进行了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