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三维管道系统CAD中二维视图自动生成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国清 《计算机应用》2001,21(10):33-35
文中结合开发供热管路系统CAD的实践,介绍了在MDT3下由三维模型生成符合行业制图标准的二维视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包括设计信息的传递、设备、阀门的投影以及对管道重叠、转向、交叉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催化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不对称催化的进展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搭建PV/T一体化组件性能测试实验台,测试在不同进口水温、不同一体化组件倾角和不同流量时PV/T一体化组件的热、电效率。结果表明,在进口水温30℃工况下一体化组件拥有最优的热效率值和输出电功率值,其日总热效率为35.97%,对应的输出电功率范围为29.40~30.51 W;45°倾角放置的一体化组件可接收到较多的太阳辐照度,且具有最优的光热性能,对应的日总热效率为32.65%;流量85 L/h工况下一体化组件拥有最优的热效率值,对应的日总热效率值为25.89%,串联50Ω电阻时组件的输出电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变化较小,流量120 L/h工况下一体化组件拥有最优的输出电功率值,对应的输出电功率值范围为24.02~29.19 W。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墙体传热系数检测位置对墙体传热系数检测的影响很大,因此,检测时需要确定合适的检测位置,以减小墙体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误差。对墙体模型的建立进行了介绍,采用AN-SYS软件模拟了外墙角墙体和带窗墙体的温度场与热流场,再根据最小二乘递推法辨识理论,通过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辨识得出墙体的传热系数,并研究了测试位置对外墙角墙体和带窗墙体传热系数辨识精度的影响,得出了外墙角墙体和带窗墙体边缘影响的范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具有间歇负荷特征的上海某科研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对其冷却塔辅助冷却地埋管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建筑冷负荷和地埋管的放热量,7月份为一年中热泵系统运行最不利的时间段,针对地埋管单独运行和冷却塔辅助冷却2种方式,对比地埋管出口水温及热泵机组的EER。结果显示,该科研办公楼采用冷却塔辅助冷却方式后,地埋管出口水温明显降低,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与建筑一体化的集中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内涵、原理、主要系统形式。分析了影响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效率的因素,建立了计算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不同因素影响下,不同形式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结合欧洲太阳能应用的经验及国内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小型太阳能复合供热系统(包括生活热水和供暖)常用形式的流程和特点。介绍了集热器、蓄热水箱、辅助热源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多数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建筑物冬季需要采暖,夏季需要供冷.由此提出了一种季节蓄热型太阳能热泵系统,用来冬季供热,夏季供冷,全年供应生活热水.以北京某小区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系统的设备容量,并对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系统能够大幅节省常规能源;②当季节性蓄热水箱体积与集热器面积比为2~3时,系统的性能最优;③如果季节性蓄热水箱仅仅用于蓄热而不蓄冷,太阳能供热量没有提高;④短期蓄热是这个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没有短期蓄热,太阳能保证率将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于国清  武进雷  昂超 《太阳能学报》2016,37(10):2606-2611
用实际测试数据对变热流模型进行验证,并应用变热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加热功率波动方向、波动发生时刻、波动幅度、波动持续时间等因素对采用恒热流模型辨识岩土热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采用恒热流模型辨识岩土导热系数时,短时间的加热功率上下波动对岩土热物性参数辨识结果影响较小;2)持续较长时间的单方向加热热流波动对结果影响较大,且与波动发生的时刻密切相关——发生在初始时刻时,岩土导热系数的偏差值最大,测试后期波动造成的偏差值也较大,波动出现在中间时段对辨识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于国清  陶勤练 《制冷学报》2013,(1):81-83+93
对两种不同形式的辐射吊顶板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并联毛细管型辐射吊顶换热性能优于串联盘管型辐射吊顶,在供回水平均温度与室温之差为8℃时,毛细管型辐射吊顶供冷量为64.4W/m2,盘管型为55.0W/m2。对于同一辐射吊顶板,在同样的供回水平均温度与室温差下,供冷量与供热量相差不大于10%,因此从供冷量可以初略推算出供热量。所测试的两种辐射吊顶板的供热量、供冷量与供回水温度和室内温度之差接近线性关系,因此可以推算辐射吊顶在不同供回水温度下的换热量。另外,毛细管型辐射吊顶比串联盘管型辐射吊顶板的流动阻力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