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屏抽水蓄能电站排烟竖井垂直总长度为231.31m,针对超长竖井开挖施工中如何加强安全控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施工中采取坐标控制、精确计算、支护控制、合理选用提升设备,垂直起降限位控制、实时监控,确保了人员、材料和设备在井内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岩台精细化开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壁吊车梁是地下厂房的重要建筑物,系通过长砂浆锚杆将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牢牢地锚固在岩台上,形成岩壁梁和岩体共同受力的结构。因此,岩台开挖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桥机的运行安全。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岩台开挖在吸取同类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爆破试验研究,采用了一系列关键施工技术,通过精细化施工,确保了岩台的开挖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而言,堆石坝上下游坡比一般在1:1.3~1:1.7之间,其面板混凝土采用无轨滑模施工已是相当成熟的一项技术措施了.但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库岸边坡坡比为1:0.75,在这样高、陡边坡情况下,如库岸面板混凝土采用无轨滑模进行施工,将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特殊技术问题.经分析研究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在1:0.75的高、陡边坡情况下,采用一定的特殊措施,其面板混凝土仍可成功实施无轨滑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严匡柠  陈和勇 《人民长江》2009,40(12):55-57
阐述了利用AutoCAD进行地形地貌三维建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利用三维模型“所见即所得”,即直接感观模型效果、直接获得工程量、直接获得坐标数据等的特性。结合工程实践,将三维模型应用到工程施工中。三维建模,尤其是与地形相关的建模,尽管较二维制图复杂,但一旦实体构建完成,并将其应用在工程中,将是一劳永逸、受益匪浅。所以二维制图向三维建模的延伸是其必然。  相似文献   
5.
严匡柠 《水力发电》2003,29(5):61-62
在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危岩处理过程中,借鉴了拆除爆破施工的一般经验,结合危岩处理的具体情况,将拆除爆破技术应用于柱状危岩的开挖处理中,实现了快速、安全、经济处理危岩的目的,爆破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6.
福建仙游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在导流洞封堵的混凝土塞中专门预埋了供水管道以满足其下游生态放水需要。导流洞在临时闸门挡水的情况下进行封堵施工,至导流洞封堵结束需提升闸门时,水库蓄水深达60m。在深水复杂条件下,采用滑轮组、转向装置、平压充水钢管、专项起吊系统等多项技术,实现了临时闸门的安全提升。  相似文献   
7.
江坪河水电站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高度219m,用冰渍砾岩填筑高面板堆石坝。鉴于冰渍砾岩的特殊性,在已有爆破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初拟爆破参数。结合现场爆破开采施工试验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优化了可改善坝料级配的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8.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概况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电站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下水库、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总装机容量为4×300MW。下水库为岸边式水库,由一座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库岸围成。库盆采用全库防渗,其中库内坝坡和库底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库岸为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库盆总防渗面积17·93万m2,其中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11·08万m2,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6·85万m2。堆石坝坝顶高程840m,坝顶轴线长537m,坝顶宽10m,上游坝坡1∶2,下游坝坡1∶1·7,最大坝高97m。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主要呈现以下4个…  相似文献   
9.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底防渗采用黏土铺盖,为国内首次,没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或经验。针对库底黏土铺盖抵御垂直渗流等技术特性,创新解决了库底黏土铺盖填筑施工的分期分区、进料布料、组合碾压、纵横接缝、库岸接头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不仅保障了施工质量,而且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填补了国内库底黏土铺盖填筑施工的技术空白。该工程自投产发电已安全运行近5 年,监测结果表明其防渗效果非常好,为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新范例。  相似文献   
10.
江坪河水电站土石围堰处于古堰塞湖沉积淤泥层上,其最大堰高83.4m。为确保围堰施工质量、安全及进度等要求,结合上游围堰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对弹性混凝土防渗墙成槽及置换区淤泥开挖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并采用网格式喷射混凝土替代膜上干砌块石压重施工技术,缩短了围堰施工工期,保证了围堰防渗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