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大多数具有不可预见性。学生的错误有时会提供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巧用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艺术,更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3.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外出游玩方案的基本组成要素并加以研究。 2.知道收集、处理信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方案。 3.创设隋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热情。 4.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这个问题对1000多个百万富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出乎人们的想像,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课本第十二册24、25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4.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任意一个圆柱和圆锥,若干沙子或水。教学过程:一、进入学…  相似文献   
6.
素心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素心兰的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筛选出改良的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减半)+NAA6mg/L 10%椰子汁的培养基能成功地诱导出原球茎;MS+NAA1-2mg/L+10%椰子汁+0.1%活性炭的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1/2MS+BA2mg/L NAA0.2mg/L 10%香蕉泥的培养基有利于根状茎分化出芽和根,从而形成完整的植株。水苔是素心兰试管苗较理想的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7.
一、因同一个迟到的理由,萌生了调查的意向临近寒假的几周里,经常有学生迟到,问迟到的原因,多说是:人多,没有坐上车,或是车子来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县城开通的公交车的运行状况到底是怎样的(目前尚未开通无人售票车)?学生对公交车有没有兴趣?于是笔者产生了组织一次与公交车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念头。二、第一阶段——活动准备(一)调查内容的筛选教师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问他们:你们想知道与公交车有关的东西有哪些?学生发言教师记录如下:每天什么时候有公交车,什么时候没有?公交车都有哪些站台?起点站是哪,终点站是哪?…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之一,教材中也出现了利用计算器解题的例题。于是,计算器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课堂,进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凡事都有两面性,学生的时间省出来了,但依赖心理悄然滋生了,为了求快求准,连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法都要拿出计算器按按。为了走出此种误区,本着“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这一具体目标,突出“借助”与“较复杂的”这两项要求,撰写此文。一、利用计算器,关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干扰,妨碍研究,影响到及时准确地得出预期结果,这时就要对这些不利因素加以控制。如研究长方体包装盒的用料,探索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一课。在探究部分,各学习小组需要解决本组的研究对象,即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至少用多少硬纸板。有的小组把这个包装盒撕开,再一块一块地测量并计算出面积然后求和,有的小组直接测量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算出面...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全面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指向明确的教学实践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小学数学智学课堂是建立在智慧校园基础之上,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泛在网络为保证,以课改实践为抓手,以教学应用智能化、学习活动轻松化、测试评价数据化、课外延伸多样化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有助于学生更生动、更优质、更高效地展开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学习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渗透数学思想。3.利用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大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比较中归纳出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